组合捕收剂在黑钨矿、白钨矿混合浮选中的应用研究
| 摘要 | 第1-5页 |
| ABSTRACT | 第5-10页 |
| 第一章 文献综述 | 第10-27页 |
| ·我国钨矿资源 | 第10-12页 |
| ·黑钨矿、白钨矿混合浮选 | 第12-15页 |
| ·黑钨矿、白钨矿混合浮选工艺 | 第12-13页 |
| ·黑钨矿、白钨矿混合浮选捕收剂 | 第13-15页 |
| ·细粒黑钨矿浮选 | 第15-24页 |
| ·黑钨矿的晶体结构与可浮性 | 第15-16页 |
| ·细粒黑钨矿浮选工艺 | 第16-19页 |
| ·细粒黑钨矿浮选捕收剂 | 第19-22页 |
| ·捕收剂对黑钨矿的浮选作用机理 | 第22-24页 |
| ·捕收剂的组合使用及其原理 | 第24-25页 |
| ·论文研究的目的、意义和内容 | 第25-27页 |
| 第二章 试验材料与研究方法 | 第27-37页 |
| ·矿样 | 第27-33页 |
| ·白钨矿单矿物的制备与性质 | 第27-29页 |
| ·黑钨矿单矿物的制备与性质 | 第29-32页 |
| ·实际矿石 | 第32-33页 |
| ·药剂 | 第33-34页 |
| ·HYN的合成 | 第33页 |
| ·试验药剂 | 第33-34页 |
| ·设备 | 第34-35页 |
| ·研究方法 | 第35-37页 |
| ·单矿物浮选试验 | 第35页 |
| ·实际矿石浮选试验 | 第35页 |
| ·Zeta电位测定 | 第35页 |
| ·黑钨疏水性聚团的显微镜照片 | 第35-36页 |
| ·接触角的测定 | 第36-37页 |
| 第三章 组合捕收剂回收黑钨矿的应用研究 | 第37-54页 |
| ·实验室小型浮选试验 | 第37-47页 |
| ·矿石性质与原则流程 | 第37-39页 |
| ·磨矿细度试验 | 第39-40页 |
| ·钨粗选碳酸钠用量试验 | 第40-41页 |
| ·钨粗选水玻璃用量试验 | 第41-42页 |
| ·钨粗选硝酸铅用量试验 | 第42页 |
| ·钨粗选捕收剂对比试验 | 第42-43页 |
| ·钨粗选捕收剂用量比试验 | 第43-44页 |
| ·钨粗选捕收剂用量试验 | 第44-45页 |
| ·钨粗选闭路试验 | 第45-47页 |
| ·钨粗选工业试验 | 第47-52页 |
| ·矿石性质 | 第47页 |
| ·GYB、ZL组合作捕收剂的工业试验 | 第47-50页 |
| ·733、731组合作捕收剂的工业试验 | 第50-52页 |
| ·小结 | 第52-54页 |
| 第四章 捕收剂对黑钨矿、白钨矿的捕收性能研究 | 第54-67页 |
| ·单一捕收剂对黑钨矿、白钨矿的捕收性能 | 第54-60页 |
| ·NaOL对黑钨矿、白钨矿的捕收性能 | 第54-56页 |
| ·HYN对黑钨矿、白钨矿的捕收性能 | 第56-57页 |
| ·731对黑钨矿、白钨矿的捕收性能 | 第57-59页 |
| ·GYB对黑钨矿、白钨矿的捕收性能 | 第59-60页 |
| ·组合捕收剂对黑钨矿捕收性能 | 第60-66页 |
| ·GYB与NaOL组合对黑钨矿的捕收性能 | 第61页 |
| ·GYB与HYN组合对黑钨矿的捕收性能 | 第61-62页 |
| ·GYB与731组合对黑钨矿的捕收性能 | 第62-63页 |
| ·HYN与731组合对黑钨矿的捕收性能 | 第63-64页 |
| ·GYB与HYN和731组合对黑钨矿的捕收性能 | 第64-65页 |
| ·捕收剂对黑钨矿的捕收性能与pH的关系 | 第65-66页 |
| ·小结 | 第66-67页 |
| 第五章 捕收剂与黑钨矿的作用机理 | 第67-85页 |
| ·黑钨矿表面电性 | 第67-72页 |
| ·黑钨矿表面的润湿性 | 第72-74页 |
| ·黑钨矿颗粒间的相互作用 | 第74-84页 |
| ·黑钨矿疏水聚团行为 | 第74-79页 |
| ·扩展DLVO理论(EDLVO) | 第79-80页 |
| ·黑钨矿颗粒间作用能的计算 | 第80-84页 |
| ·小结 | 第84-85页 |
| 第六章 结论 | 第85-87页 |
| 参考文献 | 第87-93页 |
| 致谢 | 第93-94页 |
| 硕士期间主要研究成果 | 第9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