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4页 |
ABSTRACT | 第4-9页 |
第1章 绪论 | 第9-21页 |
·选题背景与研究意义 | 第9-11页 |
·选题背景 | 第9页 |
·研究意义 | 第9-11页 |
·研究现状综述 | 第11-15页 |
·国内关于高校学生资助问题的研究现状 | 第11-12页 |
·国外关于高校学生资助问题的研究现状 | 第12-14页 |
·研究现状分析 | 第14-15页 |
·研究方法 | 第15-16页 |
·文献法 | 第15页 |
·比较法 | 第15-16页 |
·规范研究 | 第16页 |
·概念界定 | 第16-19页 |
·高校学生 | 第16-17页 |
·资助理念 | 第17页 |
·资助方式 | 第17-18页 |
·混合资助模式 | 第18页 |
·助学金 | 第18-19页 |
·贷学金 | 第19页 |
·理论基础 | 第19-21页 |
·公平理论 | 第19页 |
·公共产品理论 | 第19页 |
·人力资本理论 | 第19-20页 |
·高等教育成本分担理论 | 第20页 |
·高等教育投资回报理论 | 第20-21页 |
第2章 美国高校学生资助问题分析 | 第21-42页 |
·美国高校学生资助政策的发展历程 | 第21-22页 |
·美国高校学生资助政策理念极其演变 | 第22-25页 |
·"慈善"与"宗教"的资助理念 | 第23页 |
·"为了国家利益,资助贫寒学生,培养精英人才"的资助理念 | 第23页 |
·"人力资本投资"的资助理念 | 第23-24页 |
·"促进高等教育机会均等"的资助理念 | 第24页 |
·"扩大选择自由"的资助理念 | 第24-25页 |
·20世纪80年代成本分担的资助理念 | 第25页 |
·美国大学生资助政策的资金来源 | 第25-27页 |
·美国大学生资助的主要方式 | 第27-38页 |
·联邦助学金 | 第27-28页 |
·学生贷款 | 第28-35页 |
·本科生家长贷款 | 第35-37页 |
·联邦工读计划"(Federal Work-Study Program,FWS) | 第37-38页 |
·美国联邦政府大学生资助的特点 | 第38-42页 |
·学生资助是高等教育大众化的基本保证 | 第38-39页 |
·社会公正是学生资助发展的内在动力 | 第39页 |
·学生资助制度的发展源于政府的有力主导 | 第39页 |
·资助类型突出多样化结合 | 第39-40页 |
·助学贷款是学生资助的基本发展方向 | 第40页 |
·美国大学生资助政策存在的问题 | 第40-42页 |
第3章 我国高校学生资助问题分析 | 第42-60页 |
·中国高等教育学生资助政策发展历程 | 第42-46页 |
·建国初期到20世纪80年代初:实行"免学费加人民助学金"模式 | 第42-43页 |
·1983年到1986年:改革单一的"人民助学金"模式,转变为"人民助学金"与"人民奖学金"共存的资助模式 | 第43页 |
·1987到1994年:取消人民助学金,实行以奖学金与学生贷款为主的资助模式 | 第43-44页 |
·1994年至今:"奖、贷、助、补、减"助学资助体系的建立与完善 | 第44-46页 |
·中国高校学生资助政策的主要构成及现状分析 | 第46-56页 |
·奖学金 | 第47-49页 |
·学生贷款 | 第49-52页 |
·助学金 | 第52-53页 |
·勤工助学 | 第53-54页 |
·特殊困难补助 | 第54-55页 |
·减免学费 | 第55-56页 |
·我国高校学生政策存在的问题 | 第56-60页 |
·宏观层面 | 第56-57页 |
·微观层面 | 第57-60页 |
第4章 中美高校学生资助政策的比较与分析 | 第60-69页 |
·资助理念的比较 | 第60-62页 |
·社会公正的资助理念 | 第60-61页 |
·成本分担兼顾效率的资助理念 | 第61-62页 |
·资助结构的比较 | 第62-63页 |
·资助方法的比较 | 第63-67页 |
·奖学金 | 第64页 |
·助学金 | 第64-65页 |
·贷学金 | 第65-67页 |
·资助资金来源的比较 | 第67-69页 |
第5章 启示与对策 | 第69-76页 |
·启示——美国大学生资助的理论启示 | 第69-71页 |
·学生资助的根本目的在于社会公正 | 第69-70页 |
·学生资助是高等教育成本分担的基本要求 | 第70页 |
·规范高等学校的收费制度,确立合理的收费标准 | 第70-71页 |
·国家应加强规范管理,避免盲目的学生资助 | 第71页 |
·改进——我国大学生资助政策的完善措施 | 第71-76页 |
·国家政府应进一步提高对助学金重要性的认识 | 第71-72页 |
·科学决策,加强制度建设 | 第72-73页 |
·进一步完善奖贷助补减资助体系 | 第73-74页 |
·积极探索新型的高等教育助学资助方式 | 第74-76页 |
结束语 | 第76-77页 |
参考文献 | 第77-83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的研究成果 | 第83-8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