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工业技术论文--自动化技术、计算机技术论文--自动化技术及设备论文--自动化元件、部件论文--发送器(变换器)、传感器论文--传感器的应用论文

面向监测应用的传感器网络关键技术研究

摘要第1-13页
ABSTRACT第13-15页
第一章 绪论第15-39页
   ·无线传感器网络的研究概述第15-21页
     ·无线传感器网络的基本概念第15-18页
     ·无线传感器网络的研究进展第18-21页
   ·面向监测应用的传感器网络关键技术研究进展第21-34页
     ·传感器网络数据收集问题第22-24页
     ·基于拓扑结构的数据收集协议和算法第24-29页
     ·基于流量优化的数据收集协议和算法第29-32页
     ·基于移动性的数据收集算法第32-34页
     ·现有工作的不足第34页
   ·论文的主要工作和结构安排第34-39页
     ·论文研究的主要内容第34-37页
     ·论文结构安排第37-39页
第二章 Sink邻域效应和负载均衡策略第39-65页
   ·引言第39-41页
   ·系统模型第41-42页
   ·多对一传输结构下的流量负载分布第42-47页
     ·等概率路由选择模型第42-43页
     ·节点流量负载的构成分析第43-46页
     ·负载密度的分布式算法第46-47页
   ·负载密度与网络生命期第47-51页
     ·节点能耗速率第47-48页
     ·负载密度与能耗速率的仿真实验第48-51页
   ·负载均衡策略的选择第51-52页
   ·构造负载均衡网络结构的条件第52-55页
   ·基于多Sink的负载均衡策略第55-64页
     ·Sink节点数的选择第56-57页
     ·Sink节点的最优部署第57-62页
     ·采用多Sink的负载均衡效果第62-64页
   ·本章小结第64-65页
第三章 低延迟和高能效的在线数据收集策略第65-85页
   ·引言第65-67页
   ·传感器节点的总能耗模型第67-69页
   ·最优数据收集策略第69-72页
   ·低延迟和高能效的传感器网络自适应动态路由算法第72-83页
     ·相关定义第73-74页
     ·问题描述第74-75页
     ·算法描述第75-80页
     ·算法分析第80-81页
     ·仿真结果与分析第81-83页
   ·本章小结第83-85页
第四章 拓扑感知的虚拟骨干网算法第85-102页
   ·引言第85-87页
   ·相关研究工作第87-88页
   ·网络模型和相关定义第88-92页
   ·TACDS算法第92-97页
     ·算法描述第93-95页
     ·算法证明第95-97页
     ·算法分析第97页
   ·仿真结果与分析第97-100页
   ·本章小结第100-102页
第五章 传感器网络的移动数据收集机制第102-124页
   ·基于移动Sink的数据收集机制第102-115页
     ·引言第102-104页
     ·系统模型和问题描述第104-106页
     ·基于TACDS和GA的移动Sink数据收集机制第106-110页
     ·性能分析第110-111页
     ·仿真实验及分析第111-115页
     ·小结第115页
   ·基于混合计算模型的协同数据收集机制第115-122页
     ·引言第115-116页
     ·传感器网络的计算模型第116-119页
     ·基于混合计算模型的分布式数据收集机制第119-122页
   ·本章小结第122-124页
第六章 移动数据收集中的最小特权双向认证协议第124-139页
   ·引言第124-125页
   ·无线传感器网络的安全分析第125-128页
     ·无线传感器网络的安全挑战第125-126页
     ·无线传感器网络可能遭受的攻击类型第126-127页
     ·无线传感器网络的安全需求第127-128页
   ·认证机制的相关研究第128-130页
     ·实体认证机制第128-129页
     ·消息认证机制第129-130页
   ·网络模型和假设第130-131页
     ·网络模型第130-131页
     ·安全性假设第131页
   ·最小特权的双向认证协议第131-135页
     ·设计目标第131-133页
     ·双向认证协议第133-135页
   ·协议分析第135-137页
     ·性能分析第135页
     ·安全性分析第135-137页
     ·局限性和改进方法第137页
   ·本章小结第137-139页
第七章 结束语第139-142页
   ·主要贡献第139-140页
   ·进一步的研究展望第140-142页
致谢第142-144页
参考文献第144-162页
作者在学期间取得的学术成果第162-163页
作者在学期间参与的科研项目第163页

论文共163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宽带雷达目标极化特征提取与核方法识别研究
下一篇:自适应波束形成技术应用基础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