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摘要 | 第1-3页 |
Abstract | 第3-10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0-21页 |
1 文献综述 | 第10-19页 |
·背景意义 | 第10页 |
·润滑油基础油的分类 | 第10-12页 |
·几种润滑油添加剂 | 第12-13页 |
·清净剂 | 第12页 |
·分散剂 | 第12-13页 |
·粘度指数改进剂 | 第13页 |
·抗氧剂 | 第13页 |
·降凝剂历史概况 | 第13-14页 |
·二十世纪30年代至40年代 | 第13-14页 |
·二十世纪50年代至60年代 | 第14页 |
·二十世纪60年代至80年代 | 第14页 |
·二十世纪80年代以后 | 第14页 |
·润滑油降凝剂的主要种类 | 第14-17页 |
·VA类降凝剂及其改性物 | 第14-15页 |
·乙烯-不饱和羧酸酯聚合物 | 第15页 |
·乙烯-饱和羧酸乙烯酯聚合物 | 第15页 |
·梳妆聚合物 | 第15-17页 |
·(甲基)丙烯酸酯类聚合物 | 第15页 |
·富马酸酯(马来酸酯)类聚合物 | 第15页 |
·α-烯烃类聚合物 | 第15页 |
·极性含氮化合物 | 第15-16页 |
·烷基萘聚合物降凝剂 | 第16-17页 |
·降凝机理 | 第17-19页 |
·成核理论 | 第17页 |
·共晶理论 | 第17-18页 |
·吸附理论 | 第18页 |
·改善蜡的溶解性理论 | 第18页 |
·吸附-共晶理论 | 第18-19页 |
2 本论文研究概况 | 第19-21页 |
·新型润滑油降凝剂的研究开发依据 | 第19页 |
·研究开发工作的主要内容 | 第19-21页 |
·主要原料单体的合成阶段 | 第19-20页 |
·单体的聚合 | 第20页 |
·相关组分复配阶段 | 第20页 |
·影响润滑油降凝降凝效果及降凝机理的探讨 | 第20-21页 |
第二章 α-甲基丙烯酸高碳醇酯的合成 | 第21-30页 |
1 序言 | 第21页 |
2 主要实验设备仪器 | 第21-22页 |
·主要仪器设备 | 第21-22页 |
·主要反应原料 | 第22页 |
3 实验内容 | 第22-27页 |
·实验装置图 | 第22-23页 |
·实验原理 | 第23页 |
·甲基丙烯酸长链烷基酯的制备 | 第23-24页 |
·实验最佳条件 | 第24-27页 |
·酸醇比对酯化反应的影响 | 第24页 |
·催化剂用量对酯化反应的影响 | 第24-25页 |
·阻聚剂用量对酯化反应的影响 | 第25-26页 |
·反应时间对酯化反应的影响 | 第26页 |
·反应温度对不同高碳醇酯化反应的影响 | 第26-27页 |
4 酯化产物的表征 | 第27-28页 |
·薄层色谱分析 | 第27页 |
·红外光谱分析 | 第27-28页 |
·核磁谱图分析 | 第28页 |
·气相色谱分析 | 第28页 |
·分析条件 | 第28页 |
·各物质的出峰时间 | 第28页 |
5 结论 | 第28-30页 |
第三章 聚合物的合成及表征 | 第30-46页 |
1 序言 | 第30页 |
2 主要实验仪器及药品 | 第30-31页 |
·主要仪器设备 | 第30-31页 |
·药品 | 第31页 |
3 实验内容 | 第31-34页 |
·反应原理 | 第31-32页 |
·甲基丙烯酸高碳酯自聚 | 第31页 |
·甲基丙烯酸长链烷基酯-马来酸酐聚合物 | 第31页 |
·甲基丙烯酸长链烷基酯-苯乙烯聚合物 | 第31页 |
·甲基丙烯酸长链烷基酯-醋酸乙烯酯聚合物 | 第31-32页 |
·甲基丙烯酸长链烷基酯-苯乙烯-马来酸酐聚合物 | 第32页 |
·甲基丙烯酸长链烷基酯-醋酸乙烯酯-马来酸酐聚合物 | 第32页 |
·甲基丙烯酸长链烷基酯-苯乙烯-醋酸乙烯酯聚合物 | 第32页 |
·甲基丙烯酸长链烷基酯-苯乙烯-醋酸乙烯酯-马来酸酐聚合物 | 第32页 |
·甲基丙烯酸长链烷基酯-马来酸酐聚合物的胺解 | 第32页 |
·聚合方法的选择 | 第32-33页 |
·实验装置图 | 第33页 |
·聚合物的制备 | 第33-34页 |
4 结果与讨论 | 第34-45页 |
·聚合条件的选择 | 第34-36页 |
·引发剂的影响 | 第34页 |
·溶剂的影响 | 第34-35页 |
·反应时间的影响 | 第35页 |
·反应温度的影响 | 第35-36页 |
·聚合物红外光谱(涂膜法)分析 | 第36-39页 |
·聚甲基丙烯酸长链烷基酯(Am)的红外谱图 | 第36页 |
·甲基丙烯酸长链烷基酯-马来酸酐聚合物(AmM)的红外谱图分析 | 第36-37页 |
·甲基丙烯酸长链烷基酯-苯乙烯(AmS)的红外谱图 | 第37页 |
·甲基丙烯酸长链烷基酯-醋酸乙烯酯(AmV)的红外谱图分析 | 第37-38页 |
·甲基丙烯酸长链烷基酯-醋酸乙烯酯-马来酸酐(AmVM)的红外谱图分析 | 第38页 |
·甲基丙烯酸长链烷基酯-苯乙烯-醋酸乙烯酯(AmSV)的红外光谱分析 | 第38-39页 |
·长链烷基酯-苯乙烯-醋酸乙烯酯-马来酸酐(AmSVM)的红外光谱分析 | 第39页 |
·黏度 | 第39-42页 |
·测试步骤 | 第39-40页 |
·聚合物溶液的配制 | 第39-40页 |
·纯溶剂流出时间的测定 | 第40页 |
·溶液流出时间的测定 | 第40页 |
·特性粘度[η]的计算 | 第40页 |
·各种类型聚合物的粘度 | 第40-42页 |
·Am型聚合物的黏度 | 第40页 |
·AmM型聚合物的黏度 | 第40页 |
·AmS型聚合物的黏度 | 第40-41页 |
·AmV型聚合物的黏度 | 第41页 |
·甲基丙烯酸长链烷基酯-苯乙烯-马来酸酐的黏度 | 第41页 |
·AmVM型聚合物的黏度 | 第41-42页 |
·AmSV型聚合物的黏度 | 第42页 |
·AmSVM型聚合物的黏度 | 第42页 |
·分子量的测定 | 第42-44页 |
·测定方法 | 第42-43页 |
·测定原理 | 第42页 |
·试验方法 | 第42-43页 |
·各种类型聚合物的分子量 | 第43-44页 |
·AmM型聚合物的分子量 | 第43页 |
·AmSM型聚合物的分子量 | 第43页 |
·AmVM型聚合物的分子量 | 第43-44页 |
·AmSVM型聚合物的分子量 | 第44页 |
·几种效果显著的降凝剂的黏度及分子量 | 第44页 |
·影响聚合物粘度与分子量的主要因素 | 第44-45页 |
5 结论 | 第45-46页 |
第四章 润滑油降凝剂对基础油的感受性及降凝机理探讨 | 第46-60页 |
1 序言 | 第46页 |
2 主要设备及药品 | 第46页 |
·设备 | 第46页 |
·药品 | 第46页 |
3 实验部分 | 第46-47页 |
·润滑油凝固点及倾点的测试 | 第46-47页 |
·凝固点及倾点的定义 | 第46-47页 |
4 结果与讨论 | 第47-56页 |
·单剂对150SN的感受性 | 第47-53页 |
·Am型剂对基础油的感受性 | 第47-48页 |
·不同长链烷基酯自聚物对润滑油基础油的感受性 | 第47页 |
·甲基丙烯酸长链烷基酯含量不同对润滑油基础油感受性的影响 | 第47-48页 |
·AmS型剂对基础油的感受性 | 第48-49页 |
·AmV型剂对基础油的感受性 | 第49-50页 |
·AmM型剂对基础油的感受性 | 第50页 |
·AmSV型剂对基础油的感受性 | 第50-51页 |
·AmMS型剂对基础油的感受性 | 第51-52页 |
·AmMV型剂对基础油的感受性 | 第52-53页 |
·各种复配剂对150SN基础油的感受性 | 第53-55页 |
·溶剂油的选择对降凝效果的影响 | 第53页 |
·不同浓度的润滑油降凝剂对基础油凝点的影响 | 第53-54页 |
·按不同比例复配的润滑油降凝剂对润滑油基础油凝固点的影响 | 第54-55页 |
·不同种类的基础油对于同类型的剂的感受性 | 第55-56页 |
·不同型号基础油对Am型剂的感受性 | 第55页 |
·不同型号基础油对AmM型剂的感受性 | 第55-56页 |
5 影响降凝效果的因素及降凝机理探讨 | 第56-59页 |
·基础油的结构对降凝效果的影响 | 第56-57页 |
·正构烷烃含量和正构烷烃碳数分布对降凝效果的影响 | 第56页 |
·沥青质和胶质的影响 | 第56-57页 |
·降凝剂的结构性质对降凝效果的影响 | 第57-59页 |
·极性基团含量和极性大小的影响 | 第57-58页 |
·支化度的影响 | 第58页 |
·长链烷基长度及碳数分布的影响 | 第58页 |
·分子量的影响 | 第58页 |
·改进剂在基础油中形态的影响 | 第58-59页 |
·浓度的影响 | 第59页 |
·协同效应 | 第59页 |
6 结论 | 第59-60页 |
第五章 结论与展望 | 第60-61页 |
1 结论 | 第60页 |
2 展望 | 第60-61页 |
参考文献 | 第61-65页 |
附图 | 第65-71页 |
附录:药品理化性质及防护措施 | 第71-78页 |
致谢 | 第78-79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