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9页 |
ABSTRACT | 第9-10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0-17页 |
1 耕地保护研究的背景 | 第10-11页 |
2 国内外耕地保护理论与实践的研究动态 | 第11-14页 |
·国外对耕地保护理论与实践的研究动态 | 第11-12页 |
·国内对耕地保护的研究动态 | 第12-14页 |
3 研究方案 | 第14-17页 |
·研究的指导思想 | 第14页 |
·研究内容 | 第14页 |
·研究目的和意义 | 第14-16页 |
·研究方法 | 第16-17页 |
第二章 新形势下耕地保护的相关概念、内涵及理论基础 | 第17-22页 |
1 相关基本概念 | 第17-18页 |
·两型社会 | 第17页 |
·耕地数量保护 | 第17页 |
·耕地质量 | 第17页 |
·耕地质量保护 | 第17页 |
·耕地生态保护 | 第17-18页 |
·耕地生态价值 | 第18页 |
2 新形势下耕地保护的科学内涵 | 第18页 |
3 耕地保护相关理论 | 第18-22页 |
·土地稀缺理论 | 第18-19页 |
·人地关系理论 | 第19页 |
·生态系统平衡理论 | 第19-20页 |
·可持续发展理论 | 第20页 |
·效用理论 | 第20-22页 |
第三章 永州市耕地利用现状分析 | 第22-33页 |
1 永州市基本概况 | 第22页 |
·自然地理特征 | 第22页 |
·社会经济条件 | 第22页 |
2 永州市耕地利用现状分析 | 第22-33页 |
·土地利用现状分析 | 第22-23页 |
·耕地数量现状分析 | 第23-28页 |
·耕地质量现状分析 | 第28-31页 |
·耕地生态环境现状分析 | 第31-33页 |
第四章 永州市耕地利用动态变化分析及耕地利用中存在的问题 | 第33-43页 |
1 耕地数量变化分析 | 第33-39页 |
·耕地总量及人均耕地变化情况 | 第33-35页 |
·基本农田数量变化情况 | 第35-36页 |
·耕地空间变化分析 | 第36-38页 |
·耕地数量变化的驱动力分析 | 第38-39页 |
2 耕地质量变化分析 | 第39-40页 |
3 耕地生态环境变化分析 | 第40-41页 |
4 耕地利用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 第41-43页 |
·耕地面积减少速度较快,人地矛盾突出 | 第41页 |
·未实现耕地总量动态平衡 | 第41页 |
·重用地、轻养地,耕地质量持续下降 | 第41页 |
·水体污染严重导致土地污染加剧 | 第41-42页 |
·水土流失现象日益恶化 | 第42-43页 |
第五章 永州市耕地保有量预测、耕地空间布局及基本农田保护区规划 | 第43-62页 |
1 永州市耕地保有量预测 | 第43-54页 |
·耕地补充潜力分析 | 第43-44页 |
·耕地需求量预测 | 第44-53页 |
·耕地保有量的确定 | 第53-54页 |
2 耕地空间布局及基本农田保护区规划 | 第54-62页 |
·耕地空间布局规划 | 第54-57页 |
·各县(区)耕地规模分布 | 第57-60页 |
·基本农田保护区规划 | 第60-62页 |
第六章 耕地保护的措施与对策 | 第62-69页 |
1 耕地数量保护的主要措施及对策 | 第62-64页 |
·采用新型公众参与式耕地保护模式,提高群众保护耕地的积极性 | 第62页 |
·建立节约集约用地机制,控制建设占用耕地规模 | 第62-63页 |
·在农业结构调整中节约耕地,确保耕地总量动态平衡 | 第63页 |
·建立耕地保护基金,提高农民保护耕地积极性 | 第63-64页 |
2 耕地质量保护的主要措施及对策 | 第64-67页 |
·建立制度对耕地质量进行保护 | 第64-66页 |
·对耕地质量保护立法 | 第66页 |
·创新耕地质量保护观念 | 第66-67页 |
3 耕地生态保护的主要措施及对策 | 第67-69页 |
·通过法律途径对耕地生态环境进行保护 | 第67页 |
·在经济上加大对耕地及其生态价值的保护 | 第67-69页 |
第七章 结语 | 第69-70页 |
参考文献 | 第70-74页 |
致谢 | 第74-75页 |
作者简介 | 第75-76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