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摘要 | 第1-9页 |
Abstract | 第9-12页 |
第一章 生物成像用发光材料的研究进展 | 第12-44页 |
·生物成像技术简介 | 第12-15页 |
·光学成像技术 | 第15-19页 |
·荧光显微成像 | 第15-18页 |
·活体动物光学成像 | 第18-19页 |
·用于生物成像的发光材料 | 第19-36页 |
·小分子发光材料 | 第22-27页 |
·有机荧光染料 | 第22-25页 |
·磷光金属配合物 | 第25-27页 |
·纳米发光材料 | 第27-36页 |
·半导体量子点 | 第27-31页 |
·荧光纳米硅球、碳纳米管、纳米金刚石、纳米氧化锌 | 第31-32页 |
·稀土上转换发光纳米材料 | 第32-36页 |
·本论文的设计思想及研究内容 | 第36-37页 |
参考文献 | 第37-44页 |
第二章 高灵敏度和快速响应的荧光增强型Cu~(2+)化学计量器及其在活细胞成像中的应用 | 第44-75页 |
·引言 | 第44-46页 |
·实验部分 | 第46-49页 |
·试剂和药品 | 第46页 |
·实验仪器和方法 | 第46页 |
·化合物4的合成和表征 | 第46-47页 |
·化合物4对Hg~(2+)响应终产物6的合成和表征 | 第47页 |
·化合物4对Cu~(2+)响应终产物5的合成和表征 | 第47页 |
·晶体结构测定 | 第47页 |
·理论计算 | 第47-48页 |
·X射线光电子能谱实验 | 第48页 |
·金属离子滴定实验 | 第48页 |
·细胞培养 | 第48-49页 |
·细胞荧光成像 | 第49页 |
·台盼蓝细胞活性实验 | 第49页 |
·结果与讨论 | 第49-67页 |
·合成和表征 | 第49-51页 |
·Hg~(2+)/Cu~(2+)对化合物4紫外-可见吸收光谱和荧光光谱的影响 | 第51-53页 |
·Hg~(2+)/Cu~(2+)响应机理研究 | 第53-60页 |
·溶液中Cu~(2+)的检测 | 第60-64页 |
·细胞荧光成像 | 第64-67页 |
·本章小结 | 第67页 |
参考文献 | 第67-75页 |
第三章 阳离子型铱配合物用于活细胞磷光成像:特异性染色胞浆 | 第75-86页 |
·引言 | 第75-76页 |
·实验部分 | 第76-77页 |
·铱配合物1和2的合成和表征 | 第76页 |
·细胞培养 | 第76-77页 |
·细胞磷光成像 | 第77页 |
·细胞毒性实验 | 第77页 |
·结果与讨论 | 第77-82页 |
·合成、表征及光物理性质研究 | 第77-78页 |
·细胞磷光成像 | 第78-80页 |
·细胞毒性实验 | 第80-81页 |
·光漂白实验 | 第81-82页 |
·本章小结 | 第82-83页 |
参考文献 | 第83-86页 |
第四章 磷光铱配合物用于特异性染色细胞核 | 第86-98页 |
·引言 | 第86-87页 |
·实验部分 | 第87-89页 |
·试剂和药品 | 第87页 |
·实验仪器和方法 | 第87-88页 |
·铱配合物1和2的合成和表征 | 第88页 |
·细胞培养 | 第88页 |
·细胞磷光成像 | 第88-89页 |
·台盼蓝细胞活性实验 | 第89页 |
·选择性和竞争实验 | 第89页 |
·结果与讨论 | 第89-94页 |
·合成和表征 | 第89页 |
·细胞磷光成像 | 第89-93页 |
·染核机理研究 | 第93-94页 |
·本章小结 | 第94-95页 |
参考文献 | 第95-98页 |
第五章 激光扫描上转换发光显微成像技术用于稀土纳米晶标记的细胞的显像 | 第98-119页 |
·引言 | 第98-99页 |
·实验部分 | 第99-101页 |
·试剂和药品 | 第99页 |
·表征 | 第99页 |
·比较不同光致发光的成像形式 | 第99-100页 |
·共聚焦针孔实验 | 第100页 |
·稀土上转换纳米晶标记细胞 | 第100页 |
·细胞透射电镜样品的制备 | 第100页 |
·试剂使用安全性考虑 | 第100-101页 |
·结果与讨论 | 第101-114页 |
·材料的表征与发光性质 | 第101-102页 |
·比较单光子激发发光、双光子激发发光及上转换发光的成像形式 | 第102页 |
·共聚焦针孔实验 | 第102-103页 |
·激光扫描上转换发光显微镜(LSUCLM)的设计与光路图 | 第103-105页 |
·三维上转换发光成像 | 第105页 |
·激光扫描上转换发光细胞成像 | 第105-109页 |
·光漂白性质 | 第109-113页 |
·成像灵敏度 | 第113-114页 |
·本章小结 | 第114-115页 |
参考文献 | 第115-119页 |
第六章 ~(18)F标记的稀土上转换发光纳米晶的制备及其在正电子发射断层扫描(PET)和上转换发光双模式成像中的应用 | 第119-137页 |
·引言 | 第119-120页 |
·实验部分 | 第120-122页 |
·试剂和药品 | 第120页 |
·稀土上转换发光纳米晶的表征 | 第120页 |
·计算稀土上转换发光纳米晶的分子量 | 第120页 |
·X射线光电子能谱实验 | 第120-121页 |
·多种纳米材料的~(18)F标记实验 | 第121页 |
·Ex vivo生物分布和in vivo PET成像实验 | 第121页 |
·激光扫描上转换发光成像 | 第121-122页 |
·结果与讨论 | 第122-130页 |
·~(18)F标记原理和X-射线光电子能谱实验 | 第122-123页 |
·~(18)F标记纳米粒子实验 | 第123-125页 |
·稀土上转换纳米晶的~(18)F标记条件实验 | 第125页 |
·Ex vivo生物分布实验和in vivo microPET成像 | 第125-128页 |
·组织切片激光扫描上转换发光成像 | 第128-130页 |
·本章小结 | 第130-131页 |
参考文献 | 第131-137页 |
第七章 论文主要结论 | 第137-140页 |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论文发表情况 | 第140-143页 |
致谢 | 第143-14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