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7页 |
ABSTRACT | 第7-9页 |
引言 | 第9-10页 |
第一章 商业秘密保护的基础分析 | 第10-17页 |
第一节 商业秘密概述 | 第10-14页 |
一、商业秘密的起源 | 第10-11页 |
二、商业秘密的概念 | 第11-13页 |
三、商业秘密的性质 | 第13-14页 |
第二节 商业秘密保护的价值分析 | 第14-17页 |
一、对商业秘密的保护体现了私权神圣不可侵犯的财产观 | 第14-15页 |
二、对商业秘密的保护是尊重商业道德、维护市场竞争秩序的必然选择 | 第15-17页 |
第二章 劳动权及其法律保护 | 第17-23页 |
第一节 劳动权的产生 | 第17-19页 |
一、社会生产力的发展是劳动成为权利的经济背景 | 第17页 |
二、权利意识的普及强化和阶级斗争是劳动成为权利的政治背景 | 第17-18页 |
三、空想社会主义和自然法学派是劳动成为权利的人文背景 | 第18-19页 |
第二节 劳动权的概念 | 第19-20页 |
第三节 劳动权的特征和地位 | 第20-23页 |
一、劳动权的特征 | 第20-21页 |
二、劳动权的地位 | 第21-23页 |
第三章 商业秘密保护与劳动权的冲突 | 第23-30页 |
第一节 商业秘密保护和劳动权冲突的原因分析 | 第23-25页 |
第二节 商业秘密保护和劳动权冲突的不利影响 | 第25-26页 |
一、劳动权的扩张对商业秘密权的不利影响 | 第25-26页 |
二、对商业秘密的过度保护对劳动就业权的不利影响 | 第26页 |
第三节 商业秘密保护和劳动权的平衡 | 第26-30页 |
一、利益均衡原则 | 第27-28页 |
二、禁止权利滥用原则 | 第28页 |
三、诚实信用原则 | 第28-30页 |
第四章 竞业禁止的法律规制 | 第30-42页 |
第一节 竞业禁止概述 | 第30-33页 |
一、竞业禁止的概念和分类 | 第30-31页 |
二、竞业禁止的法律特征 | 第31-32页 |
三、竞业禁止的价值 | 第32-33页 |
第二节 对约定竞业禁止协议合理性的法律规制 | 第33-37页 |
一、对竞业禁止保护目标的规制 | 第34页 |
二、对竞业禁止适用对象的规制 | 第34-35页 |
三、对竞业禁止期限的规制 | 第35页 |
四、对竞业禁止范围的合理规制 | 第35-36页 |
五、对补偿标准的合理规制 | 第36页 |
六、其他应规制的内容 | 第36-37页 |
第三节 域外竞业禁止规制的比较研究 | 第37-42页 |
一、美国法律有关竞业禁止的规定 | 第37-38页 |
二、德国法律有关竞业禁止的规定 | 第38页 |
三、英国法律有关竞业禁止的规定 | 第38-39页 |
四、法国法律有关竞业禁止的规定 | 第39页 |
五、瑞士法律有关竞业禁止的规定 | 第39-40页 |
六、日本法律有关竞业禁止的规定 | 第40-42页 |
第五章 我国竞业禁止法律制度和立法建议 | 第42-56页 |
第一节 我国竞业禁止制度的发展 | 第42-44页 |
一、我国法定竞业禁止制度的发展 | 第42页 |
二、我国约定竞业禁止制度的发展 | 第42-43页 |
三、约定竞业禁止的统一立法 | 第43-44页 |
第二节 我国现行竞业禁止立法存在的主要问题 | 第44-48页 |
一、对竞业禁止协议的适用主体过于宽泛 | 第44-45页 |
二、缺少对商业秘密与员工个人技能的区分 | 第45-46页 |
三、缺少对于竞业禁止补偿金以及违反竞业禁止的违约金标准的明确统一规定 | 第46-47页 |
四、缺少竞争法上的对恶意竞争的用人单位连带责任的规制 | 第47页 |
五、缺少法院司法审查的具体规定 | 第47-48页 |
六、其他一些问题 | 第48页 |
第三节 完善我国竞业禁止法律制度的设想与建议 | 第48-56页 |
一、明确竞业禁止协议的主体适用标准 | 第49页 |
二、明确竞业禁止协议中受保护商业秘密的范围 | 第49-50页 |
三、明确补偿金下限标准 | 第50-51页 |
四、从竞争法的层面引入对竞争企业的连带责任和禁令制度 | 第51-52页 |
五、明确规定履行竞业禁止约定应该遵循的原则和例外条款 | 第52-53页 |
六、完善竞业禁止与劳动权纠纷的司法审查机制 | 第53-56页 |
结语 | 第56-61页 |
参考文献 | 第61-64页 |
后记 | 第64-66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