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提要 | 第1-6页 |
Abstract | 第6-18页 |
导言 | 第18-29页 |
一、选题背景及研究意义 | 第18-21页 |
二、论文研究视角与研究方法 | 第21-23页 |
三、研究的基本思路及框架结构 | 第23-27页 |
四、本文的创新点及不足 | 第27-29页 |
第一章 相关文献回顾与评论 | 第29-75页 |
第一节 物流产业有关的理论评述 | 第29-50页 |
·物流理论综述 | 第29-40页 |
·产业理论综述 | 第40-46页 |
·物流产业的研究评述 | 第46-48页 |
·物流产业相关的理论评述及本文的突破 | 第48-50页 |
第二节 制度及制度创新理论的历史考察与总结 | 第50-65页 |
·马克思主义的制度及制度创新理论评述 | 第50-55页 |
·熊彼特的创新理论评述 | 第55-57页 |
·新制度经济学的制度及制度创新理论评述 | 第57-62页 |
·马克思主义经济学和西方经济学制度创新理论比较 | 第62-65页 |
第三节 制度创新的基本理论—制度功效与制度创新功能 | 第65-75页 |
·制度的涵义及其构成 | 第65-69页 |
·制度的功效 | 第69-71页 |
·制度创新的功能及对经济发展的作用 | 第71-75页 |
第二章 现代物流产业演化的理论分析 | 第75-122页 |
第一节 马克思主义经济学对物流产业形成的阐释 | 第75-77页 |
·生产和流通关系的变化是物流产业形成的客观基础 | 第75-76页 |
·物流市场的形成是物流产业形成的经济基础 | 第76页 |
·物流产业的形成 | 第76-77页 |
第二节 新兴古典经济学对物流产业形成的阐释 | 第77-80页 |
·新兴古典经济学与超边际分析 | 第77-78页 |
·企业职能分工经济的几何描述 | 第78-80页 |
第三节 物流产业的内涵及其经济属性 | 第80-88页 |
·物流产业的界定标准 | 第81-82页 |
·物流产业的界定 | 第82-84页 |
·物流产业的经济属性 | 第84-88页 |
第四节 现代物流产业的演化定位 | 第88-99页 |
·现代物流产业的基本特征 | 第88-96页 |
·现代物流产业的经济功能定位 | 第96-99页 |
第五节 现代物流产业的演化动力 | 第99-104页 |
·社会分工与专业化的需要 | 第99-100页 |
·节约交易成本的需要 | 第100-102页 |
·提高企业核心竞争力的需要 | 第102-103页 |
·提高物流市场有效竞争性的需要 | 第103-104页 |
第六节 现代物流产业发展路径演化—一个综合的理论框架 | 第104-122页 |
·物流空间范围扩展模型 | 第105-109页 |
·物流组织演进模型 | 第109-115页 |
·物流整合模型 | 第115-117页 |
·物流产业发展的需求诱致模型 | 第117-120页 |
·现代物流产业发展路径演化—一个综合的理论框架 | 第120-122页 |
第三章 现代物流产业发展的产业条件与制度因素 | 第122-153页 |
第一节 市场条件—物流产业需求与供给分析 | 第122-131页 |
·物流需求及影响因素 | 第122-128页 |
·物流供给及影响因素 | 第128-131页 |
第二节 技术条件—物流技术创新分析 | 第131-133页 |
·物流技术创新 | 第131-132页 |
·技术创新与现代物流产业发展 | 第132-133页 |
第三节 竞争条件—现代物流产业核心竞争力的构建 | 第133-146页 |
·现代物流产业发展的钻石体系 | 第133-137页 |
·构建现代物流产业核心竞争力的要素分析 | 第137-146页 |
第四节 现代物流产业发展中的制度因素 | 第146-153页 |
·竞争性的市场制度 | 第146-148页 |
·明确的产权制度 | 第148-149页 |
·有效的政府制度 | 第149-150页 |
·高效率的组织制度 | 第150页 |
·支持创新的企业治理制度 | 第150-152页 |
·制度因素是制约中国现代物流产业发展的最主要因素 | 第152-153页 |
第四章 现代物流产业发展的动态过程与制度结构 | 第153-171页 |
第一节 现代物流产业发展动态过程的理论解释 | 第153-156页 |
·交易费用理论对现代物流产业发展动态过程的解释 | 第153-155页 |
·管理学的价值链理论对现代物流产业发展动态过程的解释 | 第155-156页 |
第二节 并购式产业组织整合 | 第156-160页 |
·并购式产业组织整合的动因分析 | 第156-157页 |
·并购式产业组织整合的规模经济分析 | 第157-160页 |
·基本结论 | 第160页 |
第三节 集群式产业资源整合 | 第160-163页 |
·集群式产业资源整合的优势及条件 | 第160-161页 |
·物流园区的功能与发展模式 | 第161-162页 |
·现代物流园区建设的原则 | 第162-163页 |
第四节 战略联盟式产业功能整合 | 第163-167页 |
·物流联盟的发展趋势与特征 | 第164-165页 |
·物流联盟方式的选择 | 第165-167页 |
第五节 现代物流产业三种整合模式比较与相应的制度结构 | 第167-171页 |
·现代物流产业三种整合模式的比较 | 第167页 |
·现代物流产业发展所需的制度结构 | 第167-171页 |
第五章 现代物流产业发展的环境与制度创新 | 第171-184页 |
第一节 环境对现代物流产业的影响 | 第171-173页 |
·物流与经济环境的关系 | 第171-172页 |
·环境变化对现代物流产业的影响 | 第172-173页 |
第二节 现代物流产业发展的环境分析 | 第173-181页 |
·现代物流产业发展的基本条件 | 第174-175页 |
·中国推进现代物流产业发展的基本条件分析 | 第175-181页 |
第三节 制度创新是中国现代物流产业发展的现实选择 | 第181-184页 |
·制度创新有利于中国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和完善 | 第181页 |
·现代物流产业发展主要依赖制度创新 | 第181-182页 |
·主要结论:制度创新是中国现代物流产业发展的现实选择 | 第182-184页 |
第六章 现代物流产业发展与制度创新的国际比较分析 | 第184-204页 |
第一节 美国现代物流产业发展与制度创新 | 第184-186页 |
·美国现代物流产业发展的主要特点 | 第184-185页 |
·美国的物流管理体制与制度创新 | 第185-186页 |
第二节 日本现代物流产业发展与制度创新 | 第186-188页 |
·日本现代物流产业发展的主要特点 | 第186-187页 |
·日本的现代物流管理体制与制度创新 | 第187-188页 |
第三节 欧洲现代物流产业发展与制度创新 | 第188-191页 |
·欧洲现代物流产业发展的主要特点 | 第189-190页 |
·西欧发达国家的物流管理体制与制度创新 | 第190-191页 |
第四节 新加坡现代物流产业发展与制度创新 | 第191-196页 |
·新加坡现代物流产业发展的主要特点 | 第191-193页 |
·新加坡的物流管理体制与制度创新 | 第193-196页 |
第五节 发达国家现代物流产业绩效的比较分析 | 第196-200页 |
·发达国家现代物流产业绩效指数及相关指标 | 第196-198页 |
·发达国家现代物流产业绩效高的原因分析 | 第198-200页 |
第六节 发达国家现代物流产业发展与制度创新带给中国的启示 | 第200-204页 |
·在宏观层面构建和形成具有协调功能的物流产业管理机构 | 第201页 |
·在产业层面建立以行业自律为宗旨的物流管理中介组织 | 第201-202页 |
·在企业层面加强企业内部的物流管理和企业外部的供应链管理 | 第202页 |
·在政策层面积极发挥政府的引导作用 | 第202-204页 |
第七章 中国现代物流产业发展模式与制度障碍 | 第204-231页 |
第一节 中国物流产业发展的基本情况 | 第204-212页 |
·物流产业发展规模 | 第204-209页 |
·物流产业基础设施和技术装备 | 第209-211页 |
·物流产业园区及其分布 | 第211-212页 |
第二节 中国现代物流产业发展面临的制度障碍 | 第212-221页 |
·模糊市场需求的约束 | 第212-214页 |
·模糊交易主体的约束 | 第214-216页 |
·尚待健全的制度安排约束 | 第216-221页 |
第三节 中国现代物流产业发展与制度创新的模式 | 第221-231页 |
·发展中国现代物流产业的关键因素 | 第221-226页 |
·发展中国现代物流产业的突破口 | 第226-227页 |
·中国现代物流产业发展与制度创新的模式的选择 | 第227-231页 |
第八章 中国现代物流产业发展与制度创新对策 | 第231-253页 |
第一节 中国现代物流产业发展与制度创新的历史沿革 | 第231-234页 |
·计划经济时期传统物流产业发展与制度特征(1949—1978) | 第231-232页 |
·改革开放时期现代物流产业发展与制度创新(1979至今) | 第232-234页 |
第二节 中国经济发展阶段与现代物流产业发展目标 | 第234-239页 |
·中国经济发展阶段判断 | 第234-238页 |
·中国现代物流产业发展目标 | 第238-239页 |
第三节 中国现代物流产业发展与制度创新对策 | 第239-253页 |
·宏观层面构建现代物流产业发展的制度环境 | 第239-244页 |
·中观层面构建现代物流产业发展动力和营商环境 | 第244-247页 |
·微观层面构建现代物流产业发展的动力主体 | 第247-253页 |
结论 | 第253-256页 |
参考文献 | 第256-265页 |
致谢 | 第265-266页 |
个人简历 | 第266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