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 | 第1-6页 |
| ABSTRACT | 第6-11页 |
| 第一章 文献综述 | 第11-24页 |
| ·草莓连作障碍 | 第11页 |
| ·草莓连作障碍发生的原因 | 第11-14页 |
| ·土壤有害微生物增加,土传病害加重 | 第12-13页 |
| ·化感作用 | 第13-14页 |
| ·土壤理化性质恶化 | 第14页 |
| ·草莓连作障碍防治措施及研究中存在的问题 | 第14-18页 |
| ·主要防治措施 | 第14-18页 |
| ·存在的问题 | 第18页 |
| ·本研究的目的、意义及主要内容 | 第18-20页 |
| ·目的和意义 | 第18-19页 |
| ·研究内容 | 第19页 |
| ·技术路线 | 第19-20页 |
| 参考文献 | 第20-24页 |
| 第二章 生防放线菌对草莓病原菌的抑制作用研究 | 第24-31页 |
| ·材料和方法 | 第24-25页 |
| ·材料 | 第24-25页 |
| ·方法 | 第25页 |
| ·结果与分析 | 第25-29页 |
| ·供试生防菌对草莓病原菌的皿内拮抗作用 | 第25页 |
| ·供试生防菌无菌发酵液对草莓病原菌皿内抑制作用 | 第25-27页 |
| ·拮抗菌无细胞滤液中酶对病原菌菌丝的溶解作用 | 第27-29页 |
| ·讨论 | 第29-30页 |
| ·结论 | 第30页 |
| 参考文献 | 第30-31页 |
| 第三章 生防菌剂对草莓的防病促生作用及对果实品质的影响 | 第31-41页 |
| ·材料和方法 | 第31-33页 |
| ·材料 | 第31-32页 |
| ·方法 | 第32-33页 |
| ·结果与分析 | 第33-38页 |
| ·生防菌剂的防病作用 | 第33-35页 |
| ·生防菌剂对草莓的促生作用 | 第35-37页 |
| ·生防菌剂对草莓果实品质的影响 | 第37-38页 |
| ·讨论 | 第38-39页 |
| ·结论 | 第39页 |
| 参考文献 | 第39-41页 |
| 第四章 生防菌对草莓根系自毒物质的降解研究 | 第41-48页 |
| ·材料与方法 | 第41-43页 |
| ·材料 | 第41页 |
| ·方法 | 第41-43页 |
| ·结果与分析 | 第43-47页 |
| ·供试菌在对羟基苯甲酸培养基上的生长状况 | 第43-44页 |
| ·拮抗放线菌对对羟基苯甲酸的降解作用 | 第44-45页 |
| ·拮抗放线菌对苯甲酸的降解 | 第45-47页 |
| ·讨论 | 第47页 |
| ·结论 | 第47页 |
| 参考文献 | 第47-48页 |
| 第五章 模拟施肥条件下养分对生防放线菌数量的影响 | 第48-54页 |
| ·材料与方法 | 第48-50页 |
| ·材料 | 第48页 |
| ·方法 | 第48-49页 |
| ·数据处理 | 第49-50页 |
| ·结果与分析 | 第50-51页 |
| ·无机养分对接入生防放线菌数量的影响 | 第50页 |
| ·有机养分对接入生防放线菌数量的影响 | 第50-51页 |
| ·有机+无机养分混合施用对生防放线菌数量的影响 | 第51页 |
| ·讨论 | 第51-52页 |
| ·结论 | 第52页 |
| 参考文献 | 第52-54页 |
| 第六章 有机养分及添加剂对土壤中接入生防菌繁殖数量的影响 | 第54-60页 |
| ·材料与方法 | 第54-55页 |
| ·材料 | 第54页 |
| ·方法 | 第54-55页 |
| ·数据处理 | 第55页 |
| ·结果与分析 | 第55-58页 |
| ·有机养分对接入生防放线菌数量的影响 | 第55-56页 |
| ·草木灰对接入生防放线菌数量的影响 | 第56-58页 |
| ·讨论 | 第58页 |
| ·结论 | 第58-59页 |
| 参考文献 | 第59-60页 |
| 第七章 有机无机养分配合施用对土壤中接入生防菌数量的影响 | 第60-66页 |
| ·材料与方法 | 第60-61页 |
| ·材料 | 第60页 |
| ·方法 | 第60-61页 |
| ·结果与分析 | 第61-64页 |
| ·自然条件下四种因素对土壤中接入放线菌繁殖数量的影响 | 第61-63页 |
| ·灭菌条件下四种因素水平对土壤中接入放线菌繁殖数量的影响 | 第63-64页 |
| ·讨论 | 第64页 |
| ·结论 | 第64页 |
| 参考文献 | 第64-66页 |
| 第八章 结论 | 第66-67页 |
| ·本研究的创新点 | 第66页 |
| ·结论 | 第66-67页 |
| 致谢 | 第67-68页 |
| 作者简介 | 第68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