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 | 第1-6页 |
| ABSTRACT | 第6-12页 |
| 第一章 文献综述 | 第12-36页 |
| 第一节 中华绒螯蟹病害研究现状 | 第12-14页 |
| 第二节 无脊椎动物的免疫防御机制 | 第14-22页 |
| ·体液免疫 | 第15-19页 |
| ·黑化反应 | 第15-16页 |
| ·溶菌酶 | 第16-17页 |
| ·凝结系统 | 第17-18页 |
| ·抗菌肽 | 第18-19页 |
| ·细胞免疫 | 第19-20页 |
| ·吞噬作用 | 第19-20页 |
| ·包裹、杀灭和排除作用 | 第20页 |
| ·结节形成 | 第20页 |
| ·病原的识别和清除 | 第20-22页 |
| 第三节 活性氧及氧化还原平衡 | 第22-24页 |
| ·活性氧的产生及作用 | 第22-23页 |
| ·氧化还原平衡 | 第23页 |
| ·生物体对ROS 的防御 | 第23-24页 |
| 第四节 生物体中的酶抗氧化剂和非酶抗氧化剂 | 第24-33页 |
| ·细胞内的非酶抗氧化剂 | 第25-27页 |
| ·抗坏血酸 | 第25页 |
| ·还原型谷胱甘肽 | 第25-26页 |
| ·维生素E | 第26页 |
| ·类胡萝卜素 | 第26页 |
| ·硫氧还蛋白 | 第26-27页 |
| ·细胞内的酶抗氧化剂 | 第27-33页 |
| ·超氧化物歧化酶 | 第28-29页 |
| ·过氧化氢酶 | 第29页 |
| ·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 | 第29-30页 |
| ·过氧化物还原酶 | 第30-33页 |
| 第五节 本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 第33-36页 |
| ·本研究的目的 | 第33页 |
| ·本研究的意义 | 第33-36页 |
| 第二章 材料与方法 | 第36-56页 |
| 第一节 实验材料及仪器设备 | 第36-38页 |
| ·主要化学试剂 | 第36页 |
| ·仪器设备 | 第36-37页 |
| ·实验材料及其处理 | 第37页 |
| ·溶液的配制 | 第37-38页 |
| 第二节 实验方法 | 第38-56页 |
| ·实验用品的预处理 | 第38页 |
| ·中华绒螯蟹总RNA 的提取 | 第38-39页 |
| ·中华绒螯蟹cDNA 文库的构建 | 第39页 |
| ·序列分析与目的基因片段的获得 | 第39-40页 |
| ·中华绒螯蟹cDNA 的制备 | 第40页 |
| ·中华绒螯蟹Prx6 和Trx1 基因cDNA 全长序列的克隆 | 第40-45页 |
| ·引物设计及PCR 扩增条件 | 第40-41页 |
| ·3`RACE 扩增 | 第41-42页 |
| ·5` RACE 扩增 | 第42-44页 |
| ·PCR 产物的回收纯化 | 第44-45页 |
| ·感受态细胞的制备、连接及转化 | 第45-46页 |
| ·感受态细胞的制备 | 第45页 |
| ·连接 | 第45页 |
| ·转化 | 第45-46页 |
| ·序列比较与系统进化分析 | 第46页 |
| ·实时荧光定量PCR 法检测目的基因的表达 | 第46-47页 |
| ·EsPrx6 和EsTrx1 的重组表达 | 第47-51页 |
| ·EsPrx6 的重组表达 | 第47-51页 |
| ·EsTrx1 的重组表达 | 第51页 |
| ·重组蛋白的活性检测 | 第51-56页 |
| ·过氧化物酶活力的检测 | 第52页 |
| ·抗氧化活力测定 | 第52-53页 |
| ·二硫键还原活性的测定 | 第53-56页 |
| 第三章 实验结果 | 第56-74页 |
| 第一节 中华绒螯蟹Prx6 的基因克隆及表达分析 | 第56-65页 |
| ·EsPrx6 基因全长cDNA序列的克隆 | 第56页 |
| ·EsPrx6 基因的核苷酸分析 | 第56页 |
| ·EsPrx6 的序列分析 | 第56-57页 |
| ·EsPrx6 的同源性分析 | 第57-58页 |
| ·Prx 基因的进化分析 | 第58-61页 |
| ·EsPrx6 基因的组织表达 | 第61-62页 |
| ·菌刺激后EsPrx6 基因表达的变化 | 第62-63页 |
| ·EsPrx6 重组体的构建及蛋白表达结果 | 第63-64页 |
| ·rEsPrx6 的活性检测结果 | 第64-65页 |
| 第二节 中华绒螯蟹Trx1 基因的克隆及重组表达结果 | 第65-74页 |
| ·EsTrx1 基因全长cDNA序列的克隆 | 第65页 |
| ·EsTrx1 基因的核苷酸分析 | 第65页 |
| ·EsTrx1 的序列分析 | 第65-66页 |
| ·EsTrx1 的同源性分析 | 第66-67页 |
| ·EsTrx 的进化分析 | 第67-69页 |
| ·EsTrx1 基因表达的组织分布 | 第69页 |
| ·菌刺激后EsTrx1 基因表达的变化 | 第69-70页 |
| ·EsTrx1 重组质粒的构建及蛋白表达结果 | 第70-72页 |
| ·rEsTrx1 蛋白的活性 | 第72-74页 |
| 第四章 讨论 | 第74-80页 |
| 第五章 结论 | 第80-82页 |
| 参考文献 | 第82-108页 |
| 博士期间完成的论文 | 第108-109页 |
| 致谢 | 第109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