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 | 第1-7页 |
| ABSTRACT | 第7-13页 |
| 第一章 绪论 | 第13-30页 |
| ·研究目的和意义 | 第13-14页 |
| ·结构振动控制 | 第14-19页 |
| ·被动控制 | 第14-16页 |
| ·主动控制 | 第16-19页 |
| ·时滞问题及研究现状 | 第19-27页 |
| ·问题描述 | 第19-20页 |
| ·稳定性 | 第20-22页 |
| ·时滞消除技术 | 第22-25页 |
| ·时滞利用技术 | 第25-26页 |
| ·时滞辨识 | 第26-27页 |
| ·其它方面 | 第27页 |
| ·本文主要工作 | 第27-30页 |
| 第二章 地震作用下建筑结构的多时滞最优控制 | 第30-59页 |
| ·引言 | 第30-31页 |
| ·动力学模型 | 第31-32页 |
| ·运动方程离散化和标准化 | 第32-35页 |
| ·时滞量为采样周期整数倍的情况((m|-)_i= 0 ) | 第33-34页 |
| ·时滞量为采样周期的非整数倍的情况((m|-)_i≠0 ) | 第34-35页 |
| ·稳定性分析 | 第35-37页 |
| ·无时滞稳定性分析 | 第36-37页 |
| ·有时滞稳定性分析 | 第37页 |
| ·控制律设计 | 第37-42页 |
| ·时滞量为采样周期整数倍的情况((m|-)_i= 0 ) | 第38-40页 |
| ·时滞量为采样周期非整数倍的情况((m|-)_i≠0 ) | 第40-42页 |
| ·F 、G 、(Q|-)_(11) ﹑(Q|-)_(12) 和(Q|-)_(22) 的迭代计算 | 第42-45页 |
| ·矩阵N 和W 的收敛性讨论 | 第45-46页 |
| ·数值算例 | 第46-58页 |
| ·单时滞仿真结果 | 第47-49页 |
| ·多时滞仿真结果 | 第49-58页 |
| ·本章小结 | 第58-59页 |
| 第三章 柔性梁的多时滞主动控制及实验研究 | 第59-113页 |
| ·引言 | 第59-60页 |
| ·压电效应及压电方程 | 第60-64页 |
| ·压电陶瓷的压电效应 | 第60-62页 |
| ·压电方程及压电常数 | 第62-64页 |
| ·动力学方程 | 第64-67页 |
| ·多时滞主动控制设计 | 第67-69页 |
| ·多时滞最优控制 | 第67-68页 |
| ·多时滞变结构控制 | 第68-69页 |
| ·实验平台和数据处理 | 第69-83页 |
| ·实验仪器和设备 | 第69-75页 |
| ·实验系统流程图 | 第75-76页 |
| ·信号调理、转换和通讯 | 第76-81页 |
| ·位移测量 | 第81-82页 |
| ·数值微分 | 第82-83页 |
| ·数值仿真和实验结果 | 第83-112页 |
| ·自由振动的仿真和实验结果 | 第84-98页 |
| ·受迫振动的仿真和实验结果 | 第98-112页 |
| ·本章小结 | 第112-113页 |
| 第四章 柔性板的多时滞主动控制及实验研究 | 第113-151页 |
| ·引言 | 第113-114页 |
| ·动力学方程 | 第114-117页 |
| ·模态拟合 | 第117-119页 |
| ·最小二乘多项式拟合原理 | 第117-118页 |
| ·柔性板的模态拟合结果 | 第118-119页 |
| ·作动器的优化位置 | 第119-123页 |
| ·作动器优化配置位置 | 第120-121页 |
| ·粒子群优化算法 | 第121-123页 |
| ·时滞控制律设计 | 第123-125页 |
| ·数值仿真和实验结果 | 第125-150页 |
| ·作动器的优化位置仿真结果 | 第125-126页 |
| ·实验系统 | 第126-127页 |
| ·单时滞的仿真和实验结果 | 第127-135页 |
| ·双时滞的仿真和实验结果 | 第135-150页 |
| ·本章小结 | 第150-151页 |
| 第五章 柔性机械臂的多时滞主动控制及实验研究 | 第151-177页 |
| ·引言 | 第151-152页 |
| ·动力学方程 | 第152-155页 |
| ·时滞控制律设计 | 第155-156页 |
| ·数值仿真和实验结果 | 第156-164页 |
| ·实验平台和实验流程图 | 第156-158页 |
| ·电机、差分电路与DSP 模块 | 第158-163页 |
| ·摩擦补偿 | 第163-164页 |
| ·仿真和实验结果 | 第164-176页 |
| ·本章小结 | 第176-177页 |
| 第六章 基于粒子群算法的时滞系统的时滞辨识 | 第177-182页 |
| ·引言 | 第177页 |
| ·时滞辨识问题描述 | 第177-178页 |
| ·基于粒子群方法的时滞参数辨识 | 第178-179页 |
| ·数值仿真 | 第179-181页 |
| ·单时滞辨识结果 | 第180页 |
| ·双时滞辨识结果 | 第180-181页 |
| ·本章小结 | 第181-182页 |
| 第七章 总结与展望 | 第182-185页 |
| ·全文总结 | 第182-183页 |
| ·主要创新点 | 第183页 |
| ·研究展望 | 第183-185页 |
| 参考文献 | 第185-197页 |
| 致谢 | 第197-198页 |
|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参加的科研项目情况 | 第198-199页 |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 第199-200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