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政治、法律论文--法律论文--中国法律论文--诉讼法论文--刑事诉讼法论文

构建法治理念下的侦查讯问程序

摘要第1-6页
Abstract第6-11页
导言第11页
第一章 讯问概述第11-23页
 第一节 讯问的概念第11-12页
 第二节 讯问的特征与任务第12-17页
  一、讯问的特征第12-15页
  二、讯问的任务第15-17页
 第三节 讯问制度的历史发展第17-23页
  一、奴隶制社会下的讯问制度第17-19页
  二、封建制社会的讯问制度第19-21页
  三、近代中国的讯问制度第21-23页
第二章 讯问程序比较法考察和现状分析第23-34页
 第一节 讯问程序比较法考察第23-28页
  一、程序启动前的权利告知第23-24页
  二、犯罪嫌疑人的沉默权第24-25页
  三、讯问时律师在场帮助权第25-26页
  四、讯问程序具体法律规定第26页
  五、讯问过程中的录音录像制度第26-27页
  六、违法讯问的法律救济第27-28页
 第二节 讯问程序的现状分析第28-34页
  一、有罪推定思想在一定程度上的残存第28-29页
  二、权力与权利的严重失衡第29-30页
  三、讯问程序中监督机制不完善第30-31页
  四、对违法讯问的救济措施和手段缺乏第31-33页
  五、讯问程序法律规定不完善第33-34页
第三章 讯问程序的法治化要素第34-41页
 第一节 程序启动前无罪推定的价值理念第34-35页
 第二节 程序发展中双方平等和理性对抗第35-37页
  一、自我辩护权的切实保障和加强第36页
  二、获得他人帮助的权利第36-37页
 第三节 程序顺利进行的法律保障和配套制度第37-38页
  一、程序的法律保障体现法治化第37-38页
  二、讯问程序的配套制度体现法治化第38页
 第四节 救济层面上体现讯问的法治化第38-40页
  一、犯罪嫌疑人的自我救济第38-39页
  二、检察机关的救济第39页
  三、法院的救济第39-40页
 第五节 侦查主体是讯问法治化的主导者和推进者第40-41页
第四章 法治理念下讯问程序的构建第41-53页
 第一节 确立从观念到实践的无罪推定原则第41-42页
  一、在程序启动前告知犯罪嫌疑人相关权利第41页
  二、侦查机关承担证明犯罪嫌疑人有罪的责任第41-42页
  三、赋予犯罪嫌疑人拒绝陈述的权利第42页
 第二节 保障犯罪嫌疑人有效的律师帮助权第42-45页
  一、切实保障律师场外帮助权的贯彻和实施第43页
  二、有条件、有限制的律师在场帮助权第43-45页
 第三节 构建讯问程序内外结合的监督机制第45-48页
  一、内部监督方面——同步录音录像制度的建立第45-47页
  二、完善外部监督第47-48页
 第四节 建立讯问程序违法救济机制第48-50页
  一、通过立法形式在我国确立非法言辞证据排除规则第49页
  二、细化非法言辞证据的判断标准第49-50页
  三、明确非法言辞证据的举证责任分配第50页
 第五节 完善讯问程序的法律规定第50-51页
 第六节 逐步构建类案专人的讯问制度,实现讯问主体专业化第51-53页
  一、建立科学的案件分类标准第52页
  二、上岗和入职前的系统教育和培训第52-53页
  三、讯问实践中强化专业化技能第53页
小结第53-55页
参考文献第55-58页
在读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与研究成果第58-59页
后记第59-60页

论文共60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权利平衡视野下的隐名作证制度研究
下一篇:论医疗纠纷的举证责任分配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