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农业科学论文--畜牧、动物医学、狩猎、蚕、蜂论文--动物医学(兽医学)论文--兽医基础科学论文--家畜微生物学(兽医病原微生物学)论文--病原细菌论文

副猪嗜血杆菌生物被膜形成相关基因luxS和pilA的克隆和功能鉴定

摘要第1-6页
Abstract第6-13页
第一章 文献综述第13-23页
   ·细菌生物被膜研究进展第13-18页
     ·细菌生物被膜的形成机制研究第13页
     ·细菌生物被膜形成功能研究第13-15页
     ·细菌生物被膜形成相关基因及功能研究第15-16页
     ·密度感应信号AI-2与生物被膜形成第16-18页
   ·副猪嗜血杆菌研究进展第18-20页
     ·病原学特性第18-19页
     ·生理生化特性第19页
     ·流行病学特征第19-20页
   ·突变株构建方法研究第20-21页
     ·自然诱变第20页
     ·人工诱变方法第20页
     ·分子生物学方法第20-21页
   ·基因DNA水平和转录水平检测技术研究第21-22页
     ·实时定量PCR(real-time PCR)第22页
     ·Southern杂交第22页
   ·本研究的目的及其意义第22-23页
第二章 副猪嗜血杆菌的分离鉴定及其生物被膜形成能力检测第23-32页
   ·实验材料第23页
     ·实验菌株、培养基、实验质粒第23页
     ·主要试剂第23页
   ·方法第23-27页
     ·溶液配制第23页
     ·细菌分离培养第23页
     ·细菌菌株的纯化第23-24页
     ·染色镜检第24页
     ·生化试验第24页
     ·PCR鉴定方法第24-26页
     ·副猪嗜血杆菌生物被膜形成能力检测第26-27页
   ·结果第27-30页
     ·细菌分离第27页
     ·生化试验结果第27-28页
     ·PCR反应结果第28-29页
     ·副猪嗜血杆菌生物被膜形成能力检测第29-30页
   ·讨论第30-32页
第三章 副猪嗜血杆菌生物被膜与耐药性关系分析第32-36页
   ·实验材料第32页
     ·实验菌株、培养基第32页
     ·实验主要试剂第32页
   ·方法第32-33页
     ·生物被膜形成鉴定第32页
     ·浮游细菌药敏试验第32页
     ·副猪嗜血杆菌生物被膜药敏试验第32页
     ·统计分析第32-33页
   ·结果第33-35页
     ·浮游细菌药敏试验结果第33页
     ·副猪嗜血杆菌生物被膜药敏试验结果第33-35页
   ·讨论第35-36页
第四章 副猪嗜血杆菌生物被膜缺失突变体的构建第36-69页
   ·实验材料第36-39页
     ·实验菌株、培养基、实验质粒第36页
     ·菌种保存第36-37页
     ·培养基、抗生素第37-38页
     ·常规溶液、缓冲液配制第38页
     ·试验中的引物第38-39页
     ·主要仪器设备第39页
   ·方法第39-56页
     ·细菌培养第39-40页
     ·HPS-LZ001基因组DNA的提取第40-41页
     ·HPS-LZ001 luxS基因的扩增第41-42页
     ·HPS-LZ001 pilA基因的扩增第42页
     ·HPS-LZ001 luxS下游基因的扩增第42页
     ·HPS-LZ001 luxS上游基因的扩增第42-44页
     ·HPS-LZ001 pilA上、下游基因的扩增第44-45页
     ·HPS-LZ001菌株luxS上下游基因的融合第45-46页
     ·HPS-LZ001 pilA上下游基因的融合第46-47页
     ·自杀质粒pDM4的提取,转化活化第47-48页
     ·感受态细胞的制备第48页
     ·HPS-LZ001菌株缺失突变体的构建第48-50页
     ·基因缺失突变载体与HPS-LZ001菌株的同源交换第50-51页
     ·HPS-LZ001ΔluxS缺失突变体luxS基因互补验证第51页
     ·HPS-LZ001ΔpilA缺失突变体pilA基因互补验证第51页
     ·缺失基因的DNA水平和基因转录水平鉴定第51-55页
     ·生物被膜形成能力检测第55-56页
   ·结果第56-67页
     ·HPS-LZ001 luxS扩增结果第56-57页
     ·HPS-LZ001 pilA基因扩增结果第57页
     ·luxS基因缺失载体的构建第57-58页
     ·pilA基因缺失突变载体的构建结果第58-59页
     ·luxS基因突变载体与HPS-LZ001菌株同源交换结果第59-60页
     ·pilA基因突变载体与HPS-LZ001菌株同源交换结果第60-61页
     ·HPS-LZ001 ΔluxS菌株luxS基因互补结果第61页
     ·HPS-LZ001 △pilA菌株pilA基因互补结果第61-62页
     ·Southern杂交结果第62-64页
     ·RT-PCR结果第64-65页
     ·生物被膜形成能力检测结果第65-67页
   ·讨论第67-69页
第五章 全文结论第69-70页
参考文献第70-76页
致谢第76-77页
作者简历第77页

论文共77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猪源膜联蛋白A2的克隆、表达及其多克隆抗体的制备
下一篇:蛋白水平及Lys/Met对断奶犊牛生长、消化代谢及瘤胃发育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