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天文学、地球科学论文--地质学论文--历史地质学、地层学论文--各时代地史及其地层论文--新生代(界)论文--第四纪(系)论文

内蒙河套盆地郝家窑中晚更新世萨拉乌苏组地层与环境

摘要第1-6页
Abstract第6-9页
第1章 引言第9-26页
   ·选题依据第9-11页
     ·选题背景与项目依托第9-11页
   ·研究现状第11-22页
     ·关于湖相沉积于环境的研究第11-12页
     ·关于萨拉乌苏地层的研究第12-22页
   ·研究内容第22-23页
   ·研究思路第23-25页
     ·学术思路第23页
     ·技术路线第23-24页
     ·实施条件第24-25页
   ·论文研究过程工作量第25-26页
第2章 研究区概述第26-30页
   ·研究区自然地理概况第26-27页
   ·研究区地质特征概述第27-30页
第3章 样品采集与分析测试第30-34页
   ·样品的野外采集第30页
   ·样品的室内处理第30页
   ·粒度分析第30-33页
     ·粒度分析实验步骤第30-31页
     ·粒度特征参数第31-33页
   ·烧矢量分析第33-34页
第4章 郝家窑剖面岩石地层与年代地层第34-43页
   ·岩石地层第34-40页
   ·年代地层第40-43页
     ·光释光测年的基本原理第40页
     ·郝家窑剖面地层年代标尺第40-43页
第5章 粒度特征第43-52页
   ·频率曲线特征第43-46页
   ·粒度参数特征第46-48页
   ·剖面粒度组成第48-49页
   ·剖面粒度曲线变化第49-52页
第6章 郝家窑剖面地层烧失量第52-55页
第7章 郝家窑剖面地层的环境指标综合分析第55-63页
   ·粒度与烧失量相关关系第55-59页
   ·郝家窑剖面环境代用指标的意义第59-60页
     ·粒度的环境指代意义第59页
     ·烧矢量的环境指代意义第59-60页
   ·郝家窑剖面环境演化阶段的划分第60-63页
第8章 郝家窑中晚更新世萨拉乌苏组环境记录第63-68页
   ·年代标尺的转换第63页
   ·萨拉乌苏组的环境记录第63-68页
     ·剖面环境记录第65-66页
     ·与冰芯、石笋环境记录的异同第66-68页
第9章 结论第68-70页
   ·主要结论第68-69页
   ·问题与展望第69-70页
致谢第70-71页
参考文献第71-75页
附录第75页

论文共75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北京大灰厂地震观测孔水位动态特征及模型研究
下一篇:宝成铁路凤县段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