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医药、卫生论文--药学论文--药理学论文

药物经皮微透析中回收率的可变性及内标法的应用研究

摘要第1-7页
Abstract第7-15页
引言第15-18页
 一 本课题的目的、意义第15页
 二 研究技术路线第15-16页
 三 研究的特色与创新点第16-18页
文献综述第18-33页
 一 微透析的研究概况第18-31页
  1 微透析原理及优缺点第18-19页
  2 经皮微透析的国内外研究现状第19-23页
   ·国外研究现状第19-23页
   ·国内研究现状第23页
  3 微透析回收率的研究第23-30页
   ·微透析回收率的概念第23-24页
   ·微透析回收率的可变性研究现状第24-25页
   ·微透析回收率的影响因素第25-26页
   ·微透析回收率的测定方法第26-28页
   ·内标法测定微透析回收率的研究现状第28-30页
  4 小结第30-31页
 二 烟碱的研究概况第31-33页
实验研究第33-108页
 第一章 烟碱HPLC分析方法的建立第33-42页
  第一节 体外研究中使用的样品分析方法的建立第33-39页
   1 前言第33页
   2 仪器和试剂第33-34页
   3 方法和结果第34-38页
   ·色谱条件的优化第34-36页
   ·线性范围、回归方程第36-37页
   ·精密度第37-38页
   4 小结第38页
   5 讨论第38-39页
  第二节 体内研究中使用的样品分析方法的建立第39-42页
   1 前言第39页
   2 仪器和试剂第39页
   3 方法和结果第39-41页
   ·色谱条件第39-40页
   ·线性范围、回归方程第40-41页
   ·精密度第41页
   ·定量限与检测限第41页
   4 小结第41-42页
 第二章 回收率变化特性及影响因素研究第42-60页
  第一节 分子量及pKa对生物碱微透析释放率的影响第42-48页
   1 前言第42-43页
   2 仪器和试剂第43-44页
   3 方法与结果第44-46页
   ·样品分析方法第44-45页
   ·体外试验过程第45-46页
   4 小结第46-47页
   5 讨论第47-48页
  第二节 烟碱微透析体外回收率的影响因素研究第48-55页
   1 前言第48页
   2 仪器和试剂第48-49页
   3 方法和结果第49-53页
   ·灌流液预处理对回收率的影响第49-50页
   ·流速对回收率的影响第50-51页
   ·浓度对回收率的影响第51-52页
   ·温度对回收率的影响第52-53页
   4 小结第53页
   5 讨论第53-55页
  第三节 烟碱微透析回收率的变化特性研究第55-60页
   1 前言第55页
   2 仪器、试剂和动物第55-56页
   3 方法和结果第56-59页
   ·体外回收率的日内稳定性研究第56页
   ·体内释放率的稳定性研究第56-57页
   ·体内试验前后探针体外回收率的比较第57-59页
   4 小结第59页
   5 讨论第59-60页
 第三章 内标法动态监测烟碱微透析回收率的可行性研究第60-87页
  第一节 内标物的筛选第61-66页
   1 前言第61页
   2 仪器和试剂第61-62页
   3 方法与结果第62-64页
   ·样品分析方法第62页
   ·内标物的筛选过程第62-64页
   4 小结第64页
   5 讨论第64-66页
  第二节 体外研究第66-76页
   1 前言第66页
   2 仪器、试剂和动物第66-67页
   3 方法与结果第67-74页
   ·样品分析方法的建立第67-69页
   ·磷酸可待因作为内标物的可行性研究第69-72页
   ·内标法和反透析法测定烟碱大鼠体外血浆蛋白结合率的比较第72-74页
   4 小结第74-75页
   5 讨论第75-76页
  第三节 体内研究第76-87页
   1 前言第76页
   2 仪器、试剂和动物第76-77页
   3 方法和结果第77-85页
   ·样品分析方法第77-79页
   ·烟碱与磷酸可待因的释放率及两者之间比值P的比较第79-83页
   ·给药对内标物释放率的影响第83-85页
   4 小结第85页
   5 讨论第85-87页
   ·研究内标物可行性的方法第85页
   ·探针的取出及后处理问题第85-87页
 第四章 两种戒烟透皮制剂的体内药动学研究第87-108页
  1 前言第87页
  2 仪器、试剂和动物第87-89页
  3 方法和结果第89-104页
   ·样品分析方法第89-90页
   ·自制戒烟巴布剂的研究第90-95页
   ·大鼠背部脱毛及探针的植入操作第95-96页
   ·给药、取样和样品分析第96页
   ·微透析数据处理第96-104页
  4 小结第104-105页
   ·自制戒烟巴布剂的处方优化结果第104-105页
   ·两种回收率测定方法的比较第105页
   ·经皮给予两种剂型的比较第105页
  5 讨论第105-108页
   ·线性探针植入的深浅问题第105-106页
   ·磷酸可待因的释放率在实验过程中呈下降趋势的现象探讨第106页
   ·微透析中药物浓度测定值的可变性问题第106-108页
结语第108-111页
 一、研究结论第108页
 二、对今后的设想和建议第108-111页
参考文献第111-117页
在学期间发表论文情况第117-118页
致谢第118页

论文共118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阳春砂组织培养与辐射诱变育种的初步研究
下一篇:尼古丁药动学中的微透析与稳定同位素标记联用技术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