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工业技术论文--电工技术论文--输配电工程、电力网及电力系统论文--线路及杆塔论文

自立式输电塔线体系关键问题研究

摘要第1-6页
Abstract第6-14页
第1章 绪论第14-34页
   ·架空输电线路发展概况第14-17页
     ·国外架空输电线路发展概况第14-15页
     ·国内架空输电线路发展概况第15-17页
   ·架空送电线路的结构第17-19页
     ·导线和地线第17-18页
     ·绝缘子第18页
     ·杆塔第18-19页
   ·架空送电线路受灾状况第19-22页
     ·风致灾害第19-20页
     ·冰暴灾害第20-22页
   ·输电塔线体系研究现状第22-29页
     ·输电塔线体系计算模型第22-23页
     ·输电塔线体系抗风研究第23-27页
     ·覆冰输电塔线体系研究第27-28页
     ·自立式输电塔优化设计研究第28-29页
   ·山区风场研究概况第29-32页
     ·山区风场概述第29-30页
     ·山区风场研究概况第30-32页
   ·现存问题及本文研究工作第32-34页
     ·现存问题第32-33页
     ·本文研究工作第33-34页
第2章 送电线路自立式铁塔优化设计第34-70页
   ·引言第34-35页
   ·铁塔优化设计思想第35页
     ·铁塔优化设计部位第35页
     ·铁塔优化设计方法第35页
   ·自立式铁塔结构智能选型第35-47页
     ·塔身结构智能选型的知识获取第36-38页
     ·塔身结构方案生成知识结构的确定第38-39页
     ·塔身结构智能选型方案的生成第39-41页
     ·塔身结构智能选型系统的接口参数第41-42页
     ·塔身结构智能选型系统第42-47页
   ·自立式铁塔构件优化设计第47-52页
     ·相对差商法第48-49页
     ·铁塔构件优化数学模型第49-51页
     ·自立式铁塔构件优化程序第51-52页
   ·500kV 自立式铁塔优化设计与真型试验第52-63页
     ·试验塔概况第52页
     ·试验塔结构优化设计第52-54页
     ·试验项目第54-58页
     ·试验结果对比第58-63页
   ·自立式铁塔优化效果第63-69页
     ·总体优化效果第63-66页
     ·优化实例分析一第66-67页
     ·优化实例分析二第67-69页
   ·本章小结第69-70页
第3章 山区输电塔线体系风振反应分析第70-117页
   ·山区风场第70-82页
     ·山区地形的模拟第70-71页
     ·山区平均风特性第71-76页
     ·山区脉动风特性第76-79页
     ·中美日规范中山地平均风速的规定第79-82页
   ·输电塔线体系有限元模型第82-88页
     ·自立式输电铁塔的建模第82-83页
     ·绝缘子的建模第83-84页
     ·导(地)线的建模第84-87页
     ·坐标系方向及边界条件第87-88页
   ·山区输电塔线体系风场的模拟第88-91页
     ·山区地形和平均风第88页
     ·山区脉动风第88-89页
     ·输电塔线体系风荷载第89-90页
     ·输电塔线体系风速取值第90-91页
   ·山区输电塔线体系动力特性第91-95页
     ·单塔动力特性分析第91-92页
     ·山区输电塔线体系动力特性第92-95页
   ·风振响应的时程分析第95-96页
     ·输电塔线体系运动方程第95页
     ·输电塔线体系阻尼第95-96页
   ·山地地形上输电塔线体系的风振响应第96-116页
     ·风速和地面粗糙度的影响第97-104页
     ·山体高度的影响第104-108页
     ·山体宽度的影响第108-112页
     ·来流风向的影响第112-116页
   ·本章小结第116-117页
第4章 山区架空送电线路覆冰与脱冰分析第117-138页
   ·架空送电线路覆冰模型第117-119页
     ·覆冰气象条件第117-118页
     ·铁塔及绝缘子覆冰模型第118-119页
     ·电线覆冰模型第119页
   ·山区架空送电线路覆冰第119-124页
     ·覆冰厚度的影响第119-122页
     ·不均匀覆冰的影响第122-124页
   ·山区覆冰送电线路脱冰第124-136页
     ·脱冰模拟方法第124-125页
     ·不同档脱冰第125-129页
     ·山体高度的影响第129-132页
     ·不均匀脱冰的影响第132-136页
   ·本章小结第136-138页
结论第138-141页
参考文献第141-153页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及其它成果第153-155页
致谢第155-156页
个人简历第156页

论文共156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新型过渡金属催化剂催化烯烃硅氢加成反应的研究
下一篇:三相电机驱动系统中逆变器障诊断与容错控制策略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