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工业技术论文--电工技术论文--变压器、变流器及电抗器论文--变流器论文--逆变器论文

三相电机驱动系统中逆变器障诊断与容错控制策略研究

摘要第1-6页
Abstract第6-14页
第1章 绪论第14-38页
   ·课题研究的目的及意义第14-15页
   ·逆变器故障诊断技术的研究现状第15-26页
     ·电流故障诊断法第17-23页
     ·电压故障诊断法第23-24页
     ·逆变器故障诊断方法的比较第24-26页
   ·逆变器容错控制策略的研究现状第26-37页
     ·逆变器故障的隔离技术第26-27页
     ·逆变器容错技术的评价标准第27-28页
     ·逆变器的容错拓扑及其控制策略第28-35页
     ·逆变器容错方案的比较第35-37页
   ·论文的主要研究内容第37-38页
第2章 电机驱动系统的混合逻辑动态模型第38-57页
   ·引言第38页
   ·混杂系统理论概述第38-41页
     ·混杂系统的建模第39-40页
     ·混杂系统的分析与优化控制第40-41页
     ·混杂系统理论的应用第41页
   ·混杂系统的混合逻辑动态建模方法第41-45页
     ·混合逻辑动态建模的数学基础第41-44页
     ·混合逻辑动态的建模步骤和方法第44-45页
     ·混合逻辑动态模型的一般形式第45页
   ·电机驱动系统的混合逻辑动态模型第45-51页
     ·电机驱动系统的运行模式第45-48页
     ·电机驱动系统的混合逻辑动态建模第48-51页
   ·基于混合逻辑动态模型的逆变器故障分析第51-56页
     ·电机驱动系统中逆变器的故障分析第51-55页
     ·对故障诊断方法的要求第55-56页
   ·本章小结第56-57页
第3章 基于混合逻辑动态模型的逆变器故障诊断第57-92页
   ·引言第57页
   ·基于混杂系统状态残差的故障诊断方法第57-70页
     ·混杂系统状态残差法的诊断原理第57-62页
     ·混杂系统状态残差法的实现第62-63页
     ·混杂系统状态残差法的仿真与实验结果第63-70页
   ·基于误差电压的故障诊断方法第70-85页
     ·误差电压法的诊断原理第70-76页
     ·误差电压法的实现第76-78页
     ·误差电压法的仿真与实验结果第78-85页
   ·基于桥臂中点电位监测的故障诊断方法第85-91页
     ·桥臂中点电位监测法的诊断原理第85-87页
     ·桥臂中点电位监测法的实现第87-89页
     ·桥臂中点电位监测法的仿真与实验结果第89-91页
   ·本章小结第91-92页
第4章 开关冗余逆变器的容错控制策略第92-114页
   ·引言第92页
   ·开关冗余逆变器的拓扑与控制第92-105页
     ·开关冗余逆变器拓扑的改进及其容错方式第92-93页
     ·四开关逆变器的控制第93-99页
     ·四开关逆变器的过调制策略第99-103页
     ·四开关逆变器的电容电压不平衡问题第103-105页
   ·四开关三相PMSM的矢量控制第105-106页
   ·四开关三相BLDCM的磁链跟踪控制第106-108页
     ·BLDCM的数学模型与控制第106-107页
     ·四开关三相BLDCM的磁链跟踪控制方案第107-108页
   ·四开关三相电机系统的仿真与实验第108-113页
     ·四开关三相PMSM系统第108-111页
     ·四开关三相BLDCM系统第111-113页
   ·本章小结第113-114页
第5章 级联两电平逆变器的容错控制策略第114-139页
   ·引言第114页
   ·级联两电平逆变器的容错拓扑及其控制第114-117页
     ·级联两电平逆变器的拓扑与控制第114-117页
     ·级联两电平逆变器的容错策略第117页
   ·开放式绕组PMSM和BLDCM的数学模型第117-120页
   ·级联两电平逆变器-PMSM的容错方案第120-128页
     ·两相矢量控制第120-121页
     ·两相准矢量控制第121-123页
     ·双H桥SVPWM调制第123-125页
     ·双H桥SVPWM调制的死区效应与改进第125-128页
   ·级联两电平逆变器-BLDCM的容错方案第128-131页
     ·两相直接电流控制第128-130页
     ·BLDCM的容错控制方案第130-131页
   ·级联两电平逆变器的仿真与实验第131-138页
     ·级联两电平逆变器的仿真结果第131-135页
     ·级联两电平逆变器的实验结果第135-138页
   ·本章小结第138-139页
结论第139-141页
参考文献第141-154页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及其它成果第154-157页
致谢第157-158页
个人简历第158页

论文共158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自立式输电塔线体系关键问题研究
下一篇:基于Z源网络的光伏并网逆变系统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