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车高强板成形回弹控制研究
| 摘要 | 第1-5页 |
| ABSTRACT | 第5-10页 |
| 1 绪论 | 第10-15页 |
| ·引言 | 第10页 |
| ·高强度钢材料特性 | 第10-13页 |
| ·高强钢的定义 | 第10页 |
| ·高强钢的种类 | 第10-13页 |
| ·回弹研究的一般方法 | 第13-14页 |
| ·实验法 | 第13页 |
| ·解析法 | 第13-14页 |
| ·有限元数值模拟法 | 第14页 |
| ·选题意义及主要研究内容 | 第14-15页 |
| 2 高强板回弹模拟精度影响因素研究 | 第15-25页 |
| ·引言 | 第15页 |
| ·回弹仿真模拟方法关键技术 | 第15-21页 |
| ·板壳理论 | 第15-16页 |
| ·材料本构关系 | 第16-19页 |
| ·接触处理 | 第19页 |
| ·厚向积分方案 | 第19-20页 |
| ·单元尺寸选择及其关系式拟合 | 第20-21页 |
| ·回弹变形过程模拟算法 | 第21页 |
| ·PAM-STAMP 2G 软件介绍 | 第21-24页 |
| ·模块功能介绍 | 第21-22页 |
| ·重要参数设置 | 第22-23页 |
| ·回弹量的测定 | 第23-24页 |
| ·小结 | 第24-25页 |
| 3 高强板成形回弹的机理研究 | 第25-32页 |
| ·引言 | 第25页 |
| ·弯曲回弹机理 | 第25-28页 |
| ·侧壁卷曲回弹机理 | 第28-30页 |
| ·其他形式回弹机理 | 第30-31页 |
| ·小结 | 第31-32页 |
| 4 高强度钢板回弹的影响因素研究 | 第32-42页 |
| ·引言 | 第32-33页 |
| ·材料性能的影响 | 第33-35页 |
| ·几何形状的影响 | 第35-36页 |
| ·模具因素的影响 | 第36-38页 |
| ·成形方式的影响 | 第38-39页 |
| ·弯曲与拉延的影响 | 第38页 |
| ·压边力与拉延筋的影响 | 第38-39页 |
| ·回弹主要影响因素正交设计分析 | 第39-41页 |
| ·实验设计 | 第40页 |
| ·实验结果分析 | 第40-41页 |
| ·小结 | 第41-42页 |
| 5 汽车高强度板覆盖件回弹控制方法研究 | 第42-49页 |
| ·引言 | 第42页 |
| ·理论控制方法 | 第42-43页 |
| ·对于一般弯曲回弹的控制 | 第42页 |
| ·对于侧壁卷曲回弹的控制 | 第42-43页 |
| ·实际工程控制方法 | 第43-45页 |
| ·设计控制 | 第43-44页 |
| ·工艺控制方法 | 第44-45页 |
| ·侧围门槛加强板的侧壁卷曲回弹控制实例分析 | 第45-48页 |
| ·小结 | 第48-49页 |
| 6 汽车 A 柱回弹控制验证及模具开发 | 第49-61页 |
| ·引言 | 第49页 |
| ·汽车A 柱建模及工艺性分析 | 第49-52页 |
| ·拉延及翻边数模的建立 | 第49-50页 |
| ·模拟计算分析 | 第50-52页 |
| ·模具设计 | 第52-56页 |
| ·拉延模设计结构设计 | 第52-54页 |
| ·修边模结构设计 | 第54-55页 |
| ·翻边、整形模结构设计 | 第55-56页 |
| ·冲孔模结构设计 | 第56页 |
| ·调试生产及检测分析 | 第56-60页 |
| ·调试生产 | 第56-57页 |
| ·零件检测分析 | 第57-60页 |
| ·结论 | 第60-61页 |
| 7 结论与展望 | 第61-62页 |
| 致谢 | 第62-63页 |
| 参考文献 | 第63-65页 |
| 个人简历、在学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及取得的研究成果 | 第65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