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摘要 | 第1-4页 |
英文摘要 | 第4-8页 |
1 引言 | 第8-10页 |
2 公诉权与自诉权的概述 | 第10-19页 |
·公诉权的概述 | 第10-14页 |
·公诉权的形成和发展 | 第10-11页 |
·公诉权的性质 | 第11-12页 |
·公诉权的行使原则 | 第12-14页 |
·自诉权的概述 | 第14-16页 |
·自诉权的概念与发展 | 第14-15页 |
·自诉权的合理性价值 | 第15-16页 |
·公诉权与自诉权的比较 | 第16-19页 |
·公诉权与自诉权的功能优劣 | 第16-17页 |
·公诉权与自诉权的张力关系 | 第17-19页 |
3 国外公诉权与自诉权的关系及评析 | 第19-29页 |
·日本的起诉独占主义 | 第19-21页 |
·美国的检察官起诉和大陪审团起诉并存 | 第21-23页 |
·德国的强制起诉程序 | 第23-25页 |
·法国的民事诉讼启动公诉程序 | 第25-27页 |
·对各国制度的评析 | 第27-29页 |
4 公诉权整合自诉权的法理与制度分析 | 第29-38页 |
·公诉权整合自诉权的法理分析 | 第29-31页 |
·自诉权的弊端 | 第29-30页 |
·公诉权的优势 | 第30-31页 |
·我国目前公诉权与自诉权并存行使的缺陷 | 第31-34页 |
·自诉权的运行不佳造成制度的虚设 | 第31-32页 |
·交叉行使时追诉犯罪的避重就轻 | 第32页 |
·立法中的模糊不清导致实践操作的混乱 | 第32-34页 |
·公诉权对自诉权整合的意义 | 第34-38页 |
·有利于刑事诉权的统一 | 第34页 |
·有利于公诉机关追诉责任的加强 | 第34-35页 |
·有利于更有效地保护被害人权益 | 第35-36页 |
·有利于增强被追诉人的主体地位 | 第36-37页 |
·有利于贯彻诉讼效率原则 | 第37页 |
·有利于社会构造的稳定 | 第37-38页 |
5 公诉权整合自诉权后我国相关诉讼制度的构建和完善 | 第38-46页 |
·刑事和解制度的引入 | 第38-40页 |
·刑事和解制度的内涵 | 第39页 |
·刑事和解制度的具体内容 | 第39-40页 |
·国家补偿制度的确立 | 第40-42页 |
·被害人国家补偿的法理分析 | 第41页 |
·被害人国家补偿的国外立法经验 | 第41-42页 |
·被害人国家补偿制度的具体设计 | 第42页 |
·司法最终审查保障制度的确立 | 第42-44页 |
·司法最终审查的法理基础 | 第42-43页 |
·我国制度的具体设计 | 第43-44页 |
·被害人上诉权制度的建立 | 第44-45页 |
·三审终审制度的确立 | 第45-46页 |
·三审终审制的合理性分析 | 第45页 |
·三审终审制的具体设计 | 第45-46页 |
6 结论 | 第46-47页 |
致谢 | 第47-48页 |
参考文献 | 第48-49页 |
附录 | 第49页 |
在读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和研究成果 | 第49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