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工业技术论文--冶金工业论文--炼钢论文--铸锭论文--连续铸钢、近终形铸造论文

圆坯连铸凝固传热模型及二冷动态控制研究

中文摘要第1-4页
英文摘要第4-9页
1 绪论第9-25页
   ·引言第9页
   ·圆坯连铸的发展及特点第9-11页
   ·连铸凝固传热数值模拟概述第11-15页
     ·连铸凝固传热特点第11-12页
     ·凝固传热数学模型的研究意义第12-13页
     ·凝固传热数值模拟的发展和现状第13-15页
   ·连铸二次冷却概述第15-22页
     ·连铸二次冷却技术第15-16页
     ·连铸二次冷却冶金准则第16-17页
     ·连铸二次冷却控制方法第17-22页
   ·课题研究内容的提出第22-25页
     ·课题研究的意义第22页
     ·研究内容第22-25页
2 圆坯连铸凝固传热数学模型第25-45页
   ·圆坯凝固传热数学模型第25-29页
     ·圆坯连铸凝固传热数学描述第25-27页
     ·变间距网格划分第27页
     ·差分方程第27-29页
   ·模型定解条件的确定第29-32页
     ·初始条件第29页
     ·边界条件第29-31页
     ·热物性参数的确定第31-32页
   ·喷嘴有效喷淋系数的确定第32-34页
     ·单喷嘴有效喷淋系数确定第32-33页
     ·多喷嘴有效喷淋系数确定第33-34页
   ·喷嘴等效喷淋宽度的确定第34-36页
   ·圆坯周向水流密度的确定第36-39页
   ·空间步长的选择第39-42页
     ·径向步长的选择第39-41页
     ·切向步长的选择第41-42页
   ·时间步长的选择第42-43页
   ·本章小结第43-45页
3 圆坯连铸二冷通用仿真软件的程序实现第45-57页
   ·仿真软件的主要功能及特点第45-46页
   ·仿真软件程序流程图第46-47页
   ·软件的界面设置及运行第47-55页
     ·软件运行主界面第47-48页
     ·钢种热物性参数设置界面第48-49页
     ·铸机结构和工艺参数的设置第49页
     ·边界条件设置界面第49-52页
     ·软件功能选择界面第52-53页
     ·数据后处理界面第53-55页
   ·本章小结第55-57页
4 圆坯连铸二冷仿真软件的应用第57-79页
   ·铸机二冷结构设计优化第57-61页
     ·铸机过渡区域设计第58-60页
     ·圆坯周向喷嘴布置设计第60-61页
   ·钢种二次冷却制度设计第61-63页
   ·圆坯温度场及坯壳生长规律研究第63-68页
     ·圆坯纵向温度变化规律第63-64页
     ·圆坯凝固壳生长规律研究第64-67页
     ·圆坯断面温度场分布第67-68页
   ·工艺参数对铸坯温度的影响第68-74页
     ·过热度对铸坯温度的影响第68-69页
     ·拉速对铸坯温度的影响第69-72页
     ·比水量对铸坯温度的影响第72-74页
   ·实际生产验证第74-78页
     ·铸坯表面温度测试第74-76页
     ·铸坯低倍样分析第76-78页
   ·本章小结第78-79页
5 圆坯连铸二次冷却动态控制研究第79-93页
   ·圆坯二冷动态配水模型的建立第79-84页
     ·动态模型的理论基础第79-80页
     ·铸坯切片跟踪逻辑第80-82页
     ·动态模型二冷水量设计第82-84页
   ·权重系数K 的优化计算第84-85页
   ·圆坯一维动态传热模型的建立第85-88页
     ·传热微分方程建立和求解第85-86页
     ·传热边界条件的确定第86-87页
     ·动态传热模型算法实现第87-88页
   ·动态配水模型仿真计算及结果分析第88-91页
     ·拉速变化在正常范围内的情况第88-89页
     ·拉速变化较大的情况第89-91页
   ·动态模型生产验证第91-92页
   ·本章小结第92-93页
6 结论第93-95页
致谢第95-97页
参考文献第97-105页
附录第105页
 A. 作者在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目录第105页
 B. 作者在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参与的科研项目第105页
 C. 作者在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参加的学术会议第105页
 D. 作者在攻读硕士学位期间申请的发明专利第105页

论文共105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攀钢超低碳钢深脱硫实验研究
下一篇:高炉冶炼钒钛磁铁矿钒还原机理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