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9~1978年广州住区规划发展研究
摘要 | 第1-7页 |
ABSTRACT | 第7-12页 |
图表清单 | 第12-18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8-26页 |
·研究的背景、意义 | 第18-21页 |
·研究的背景 | 第18-21页 |
·研究的意义 | 第21页 |
·研究内容、目的及范围界定 | 第21-23页 |
·研究内容 | 第21页 |
·研究目的 | 第21-22页 |
·范围界定 | 第22-23页 |
·相关研究文献回顾 | 第23-24页 |
·研究方法与技术路线 | 第24-26页 |
·研究方法 | 第24-25页 |
·技术路线 | 第25-26页 |
第二章 工人新村住区 | 第26-61页 |
·住区建设概述 | 第26-29页 |
·住区规划分析 | 第29-40页 |
·功能布局特征 | 第29-37页 |
·道路系统特征 | 第37-38页 |
·绿化景观特征 | 第38-40页 |
·住宅设计分析 | 第40-50页 |
·平面布局特征 | 第40-47页 |
·建筑艺术特征 | 第47-49页 |
·建筑结构与构造特征 | 第49-50页 |
·典型案例分析 | 第50-58页 |
·冼家庄工人生活区 | 第50-52页 |
·员村新村 | 第52-58页 |
·本章小结 | 第58-61页 |
·住区规划特征 | 第59页 |
·住宅设计特征 | 第59-61页 |
第三章 水上居民住区 | 第61-73页 |
·住区建设概述 | 第61-62页 |
·住区规划分析 | 第62-64页 |
·功能布局特征 | 第62-64页 |
·道路系统特征 | 第64页 |
·绿化景观特征 | 第64页 |
·住宅设计分析 | 第64-68页 |
·平面布局特征 | 第64-66页 |
·建筑艺术特征 | 第66-67页 |
·建筑结构与构造特征 | 第67-68页 |
·典型案例分析 | 第68-71页 |
·滨江新村 | 第68-71页 |
·本章小结 | 第71-73页 |
·住区规划特征 | 第71-72页 |
·住宅设计特征 | 第72-73页 |
第四章 知识分子住区 | 第73-86页 |
·住区建设概述 | 第73页 |
·住区规划分析 | 第73-76页 |
·功能布局特征 | 第73-75页 |
·道路系统特征 | 第75页 |
·绿化景观特征 | 第75-76页 |
·住宅设计分析 | 第76-81页 |
·平面布局特征 | 第76-79页 |
·建筑艺术特征 | 第79-81页 |
·建筑结构与构造特征 | 第81页 |
·典型案例分析 | 第81-84页 |
·广州美专教工住区 | 第81-84页 |
·本章小结 | 第84-86页 |
·住区规划特征 | 第84-85页 |
·住宅设计特征 | 第85-86页 |
第五章 华侨新村住区 | 第86-105页 |
·住区建设概述 | 第86-87页 |
·住区规划分析 | 第87-91页 |
·功能布局特征 | 第87-88页 |
·道路系统特征 | 第88-89页 |
·绿化景观特色 | 第89-91页 |
·住宅设计分析 | 第91-96页 |
·平面布局特征 | 第91-93页 |
·建筑艺术特征 | 第93-95页 |
·建筑结构与构造特征 | 第95-96页 |
·典型案例分析 | 第96-103页 |
·华侨新村 | 第96-103页 |
·本章小结 | 第103-105页 |
·住区规划特征 | 第103-104页 |
·住宅设计特征 | 第104-105页 |
第六章 结论 | 第105-114页 |
·总体特征 | 第105-108页 |
·住区规划特征 | 第105-107页 |
·住宅设计特征 | 第107-108页 |
·借鉴与不足 | 第108-114页 |
·借鉴 | 第108-111页 |
·不足 | 第111-114页 |
参考文献 | 第114-117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 第117-118页 |
致谢 | 第118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