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垃圾焚烧烟气脱硝技术的优选及优化设计的数值模拟
摘要 | 第1-7页 |
Abstract | 第7-13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3-29页 |
·垃圾焚烧及污染物控制技术 | 第13-16页 |
·垃圾焚烧技术应用现状 | 第13-14页 |
·垃圾焚烧烟气污染物产生及危害 | 第14页 |
·垃圾焚烧烟气排放标准 | 第14-15页 |
·垃圾焚烧烟气处理工艺 | 第15-16页 |
·垃圾焚烧烟气脱硝技术 | 第16-21页 |
·选择性非催化还原技术(SNCR) | 第17-19页 |
·选择性催化还原技术(SCR) | 第19-20页 |
·联合脱硝技术(SNCR/SCR) | 第20-21页 |
·脱硝数值模拟研究现状 | 第21-27页 |
·锅炉炉内SNCR脱硝的数值模拟研究现状 | 第21-26页 |
·烟气SCR脱硝的数值模拟研究现状 | 第26-27页 |
·本课题研究目的与内容 | 第27-29页 |
·研究目的 | 第27-28页 |
·研究内容 | 第28-29页 |
第二章 垃圾焚烧烟气脱硝技术的模糊综合评判 | 第29-38页 |
·垃圾焚烧烟气脱硝技术指标 | 第29-30页 |
·模糊综合评判 | 第30-31页 |
·模糊综合评判简介 | 第30页 |
·多级模糊综合评判 | 第30-31页 |
·垃圾焚烧烟气脱硝技术综合评判 | 第31-37页 |
·选取评判因素与因子 | 第32页 |
·确定隶属函数并建立模糊矩阵 | 第32-36页 |
·模糊综合评判 | 第36-37页 |
·本章小结 | 第37-38页 |
第三章 垃圾焚烧炉炉内燃烧过程的数值模拟 | 第38-60页 |
·Fluent简介 | 第38-39页 |
·物理模型 | 第39-40页 |
·数值模拟模型 | 第40-44页 |
·基本守恒方程 | 第40-41页 |
·湍流流动模型 | 第41-42页 |
·辐射换热模型 | 第42-43页 |
·组分输送模型 | 第43页 |
·化学反应模型 | 第43-44页 |
·壁面函数 | 第44页 |
·计算网格与数值模拟方法 | 第44-46页 |
·网格划分 | 第44-45页 |
·边界条件 | 第45页 |
·数值模拟方法 | 第45-46页 |
·无二次风时炉内过程模拟结果 | 第46-52页 |
·气体流线图 | 第46-47页 |
·速度矢量图 | 第47-48页 |
·温度场 | 第48-49页 |
·停留时间 | 第49-50页 |
·组分场 | 第50-52页 |
·有二次风时炉内过程模拟结果 | 第52-59页 |
·气体流线图 | 第52-53页 |
·速度场 | 第53-54页 |
·温度场 | 第54-55页 |
·停留时间 | 第55-56页 |
·组分场 | 第56-57页 |
·炉内过程对二噁英的影响 | 第57页 |
·二次风速度对炉内过程的影响 | 第57-58页 |
·二次风喷嘴位置对炉内过程的影响 | 第58-59页 |
·本章小结 | 第59-60页 |
第四章 垃圾焚烧炉NOx排放的数值模拟 | 第60-65页 |
·典型NOx排放水平 | 第60-61页 |
·数值模拟模型 | 第61页 |
·数值模拟方法 | 第61-62页 |
·数值模拟结果 | 第62-64页 |
·本章小结 | 第64-65页 |
第五章 垃圾焚烧炉SNCR的数值模拟 | 第65-84页 |
·模拟区域 | 第65页 |
·数值模拟模型 | 第65-69页 |
·离散相模型 | 第65-67页 |
·粒子与湍流作用模型 | 第67页 |
·雾化器模型 | 第67-68页 |
·液滴碰撞模型 | 第68页 |
·喷雾破裂模型 | 第68-69页 |
·计算网格与数值模拟方法 | 第69-71页 |
·网格划分 | 第69页 |
·边界条件 | 第69-70页 |
·数值模拟方法 | 第70-71页 |
·SNCR还原剂喷射模拟结果 | 第71-80页 |
·氨气单喷嘴喷射模拟 | 第72-74页 |
·氨气多喷嘴布置与喷射模拟 | 第74-75页 |
·氨水单喷嘴喷射模拟 | 第75-79页 |
·氨水多喷嘴布置与喷射模拟 | 第79-80页 |
·炉内过程对SNCR的影响 | 第80-83页 |
·温度与停留时间分布对SNCR的影响 | 第80-82页 |
·烟气组分分布对SNCR的影响 | 第82-83页 |
·本章小结 | 第83-84页 |
结论与展望 | 第84-86页 |
全文总结 | 第84-85页 |
进一步工作展望 | 第85-86页 |
参考文献 | 第86-92页 |
附录 UDF程序 | 第92-97页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与论文内容相关的学术论文 | 第97-98页 |
致谢 | 第98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