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景藩教授抑肝扶脾法治疗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经验应用的研究
摘要 | 第1-8页 |
Abstract | 第8-9页 |
前言 | 第9-10页 |
第一部分 理论研究 | 第10-20页 |
1. 祖国医学对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的认识 | 第10-13页 |
·病名归属 | 第10页 |
·病因病机 | 第10-11页 |
·治疗发微 | 第11-13页 |
2. 现代医学对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的认识 | 第13-16页 |
·病因和发病机制 | 第13-14页 |
·治疗进展 | 第14-16页 |
3. 生活质量的评估工具 | 第16-20页 |
第二部分 临床研究 | 第20-34页 |
1. 病例选择 | 第20-22页 |
·病例来源 | 第20页 |
·诊断标准 | 第20页 |
·疾病症状的量化分级标准 | 第20页 |
·试验病例标准 | 第20-22页 |
2. 研究方法 | 第22-23页 |
·治疗方法 | 第22页 |
·观察项目 | 第22页 |
·综合疗效评定标准 | 第22-23页 |
·统计方法 | 第23页 |
3. 研究结果 | 第23-29页 |
·年龄及性别分布情况 | 第23-24页 |
·病程分布情况 | 第24页 |
·症状出现频率分析 | 第24-25页 |
·疗效分析 | 第25-29页 |
4. 讨论 | 第29-34页 |
·抑肝扶脾法的疗效分析 | 第29-30页 |
·徐景藩教授辨治IBS-D特色探讨 | 第30-32页 |
·痛泻要方加味治疗IBS-D机制探讨 | 第32-33页 |
·问题与展望 | 第33-34页 |
结论 | 第34-35页 |
参考文献 | 第35-37页 |
附录 | 第37-43页 |
致谢 | 第43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