针灸对膝骨关节炎患者血清细胞因子影响的临床研究
中文摘要 | 第1-10页 |
ABSTRACT | 第10-13页 |
缩略语说明 | 第13-14页 |
引言 | 第14-16页 |
参考文献 | 第15-16页 |
第一部分 文献研究 | 第16-38页 |
1 膝骨关节炎病因病机古代研究 | 第16-20页 |
·病因 | 第16-17页 |
·病机 | 第17-20页 |
2 膝骨关节炎的现代研究 | 第20-25页 |
·病因病机 | 第20-23页 |
·病理改变 | 第23-25页 |
3 KOA中细胞因子的作用 | 第25-27页 |
·IL-1 | 第25页 |
·IL-6 | 第25页 |
·TNF-α | 第25-26页 |
·NO | 第26页 |
·MMPS | 第26页 |
·COMP | 第26页 |
·TGF-β | 第26-27页 |
·VEGF | 第27页 |
·IGF | 第27页 |
·BMP | 第27页 |
4 治疗概况 | 第27-33页 |
·西医治疗 | 第27-29页 |
·中医药治疗 | 第29-30页 |
·针炙治疗 | 第30-33页 |
·单纯针刺 | 第30页 |
·电针 | 第30-31页 |
·艾灸 | 第31页 |
·温针 | 第31-32页 |
·火针 | 第32页 |
·小针刀 | 第32页 |
·针药结合 | 第32页 |
·针灸与手法结合 | 第32-33页 |
·针灸配合其他治疗 | 第33页 |
参考文献 | 第33-38页 |
第二部分 临床研究 | 第38-64页 |
1 临床资料 | 第38-40页 |
·病例来源 | 第38页 |
·诊断标准 | 第38-40页 |
·一般资料 | 第40页 |
2 研究方法 | 第40-45页 |
·随机方法及实施 | 第40-41页 |
·盲法实施 | 第41页 |
·材料 | 第41页 |
·研究步骤 | 第41页 |
·治疗方法 | 第41-42页 |
·临床观察指标及方法 | 第42-43页 |
·细胞因子检测 | 第43-44页 |
·疗效判定标准 | 第44页 |
·统计分析 | 第44-45页 |
·安全性性观察 | 第45页 |
3 结果 | 第45-61页 |
·疗前主要观察指标分析 | 第45-46页 |
·临床观察指标分析 | 第46-56页 |
·疗效指标分 | 第56-57页 |
·探索研究结果 | 第57-61页 |
4.结论 | 第61-62页 |
·临床症状方面 | 第61-62页 |
·临床疗效方面 | 第62页 |
·细胞因子方面 | 第62页 |
·WOMAC症状积分与细胞因子相关性分析 | 第62页 |
参考文献 | 第62-64页 |
第三部分 分析讨论 | 第64-73页 |
1 细胞因子与KOA的相关性 | 第64-66页 |
2 针灸对KOA患者的作用 | 第66-69页 |
·针灸对患者血清中细胞因子的作用 | 第67页 |
·针灸对患者WOMAC症状积分的作用 | 第67-68页 |
·针灸对患者疼痛的作用 | 第68页 |
·针灸对患者对疾病活动总体评价的作用 | 第68页 |
·针灸对医生对疾病活动综合评价的作用 | 第68-69页 |
·针灸对中医证候评分的作用 | 第69页 |
·针灸对患者生活质量评价的作用 | 第69页 |
3 针灸疗效分析 | 第69-70页 |
·综合临床疗效分析 | 第69页 |
·中医证候疗效 | 第69-70页 |
4 经验与不足 | 第70页 |
5 展望 | 第70-71页 |
参考文献 | 第71-73页 |
第四部分 全文小结 | 第73-74页 |
附录一 | 第74-75页 |
附录二 | 第75-76页 |
附录三 | 第76-77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学术成果 | 第77-78页 |
致谢 | 第78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