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共住房供给主体协调性研究--以武汉市为例
摘要 | 第1-6页 |
ABSTRACT | 第6-10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0-22页 |
第一节 研究背景 | 第10-12页 |
一、研究目的 | 第11页 |
二、研究意义 | 第11-12页 |
第二节 相关概念及理论基础 | 第12-15页 |
一、公共住房概念及属性 | 第12-14页 |
二、公共住房保障理论 | 第14-15页 |
三、供给主体协调性理论 | 第15页 |
第三节 研究述评 | 第15-20页 |
一、国外关于公共住房供给主体的研究述评 | 第15-18页 |
二、国内关于公共住房供给主体的研究述评 | 第18-20页 |
第四节 文章技术路线图及可能的创新点 | 第20-22页 |
一、文章技术路线图 | 第20-21页 |
二、可能的创新点 | 第21-22页 |
第二章 基于事权和财权视角的公共住房供给主体分析 | 第22-36页 |
第一节 事权与财权概念解析 | 第22-23页 |
一、事权 | 第22-23页 |
二、财权 | 第23页 |
第二节 武汉市公共住房事权与财权供给情况分析 | 第23-30页 |
一、武汉市公共住房供给现状 | 第26-29页 |
二、武汉市公共住房事权与财权供给主体中存在的问题 | 第29-30页 |
第三节 公共住房供给中事权与财权的平衡化研究 | 第30-36页 |
一、地方政府自主决策模型 | 第32-33页 |
二、中央政府激励模型 | 第33-36页 |
第三章 基于建设视角的公共住房生产供给主体分析 | 第36-49页 |
第一节 武汉市公共住房建设主体情况分析 | 第36-39页 |
第二节 武汉市公共住房房源筹措现状分析 | 第39-44页 |
一、武汉市公共住房房源筹措现状 | 第39-41页 |
二、武汉市公共住房房源筹措模式存在的问题 | 第41-44页 |
第三节 武汉市公共住房资金筹集现状分析 | 第44-49页 |
一、武汉市公共住房资金筹集现状 | 第45-47页 |
二、武汉市公共住房资金筹集模式存在的问题 | 第47-49页 |
第四章 武汉市公共住房供给主体的协调机制 | 第49-59页 |
第一节 关于公共住房供给的事权和财权划分 | 第49-52页 |
一、明确公共住房供给的政府职能 | 第49-50页 |
二、建立公共住房供给的激励机制 | 第50-52页 |
第二节 开放公共住房供给的建设主体 | 第52-54页 |
一、房地产开发企业 | 第53页 |
二、城镇居民或单位职工 | 第53-54页 |
三、农村集体经济组织 | 第54页 |
四、其他第三部门 | 第54页 |
第三节 公共住房供给的房源筹措多元化发展 | 第54-56页 |
一、平衡各区公共住房供给情况 | 第54-55页 |
二、营造良好的政策环境 | 第55页 |
三、拓宽房源供给渠道 | 第55-56页 |
四、建立有效的腾退管理机制 | 第56页 |
第四节 拓展公共住房供给资金筹措渠道 | 第56-59页 |
第五章 结论与展望 | 第59-60页 |
第一节 主要结论和意义 | 第59页 |
第二节 研究的不足与展望 | 第59-60页 |
一、研究不足 | 第59页 |
二、研究展望 | 第59-60页 |
参考文献 | 第60-64页 |
致谢 | 第6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