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5页 |
Abstract | 第5-8页 |
第1章 绪论 | 第8-13页 |
·研究背景及意义 | 第8-9页 |
·研究背景 | 第8页 |
·研究意义 | 第8-9页 |
·限制性股票激励的文献综述 | 第9-11页 |
·国外文献综述 | 第9-10页 |
·国内文献综述 | 第10-11页 |
·研究方法与研究内容 | 第11-13页 |
·研究思路及方法 | 第11页 |
·研究内容 | 第11-12页 |
·本文可能的创新 | 第12-13页 |
第2章 限制性股票激励的基本理论 | 第13-16页 |
·委托代理理论 | 第13-14页 |
·激励理论 | 第14-15页 |
·利益相关者理论 | 第15-16页 |
第3章 限制性股票的概述 | 第16-20页 |
·限制性股票的定义 | 第16页 |
·限制性股票的特点 | 第16-17页 |
·限制性股票的功能 | 第17-18页 |
·限制性股票与股票期权的比较 | 第18-20页 |
·获受物的差异 | 第18页 |
·激励与惩罚的对称性不同 | 第18-19页 |
·股份数量多少的差异 | 第19页 |
·激励程度的差异 | 第19-20页 |
第4章 我国上市公司限制性股票激励方案的设计 | 第20-35页 |
·限制性股票激励方案的要素设计 | 第20-28页 |
·激励目标的设计 | 第20页 |
·股票来源和数量 | 第20-21页 |
·激励对象的确定 | 第21-22页 |
·激励的授予条件 | 第22-23页 |
·授予时期和价格 | 第23页 |
·激励的行权时间 | 第23-24页 |
·股票的解锁条件 | 第24-27页 |
·激励变更与终止 | 第27-28页 |
·限制性股票的会计处理 | 第28-32页 |
·限制性股票的信息披露 | 第32-33页 |
·表内披露 | 第32-33页 |
·表外披露 | 第33页 |
·我国上市公司限制性股票激励计划的基本框架 | 第33-35页 |
第5章 我国上市公司限制性股票激励方案实施的保障 | 第35-39页 |
·微观层面的保障 | 第35-37页 |
·设立专职管理机构 | 第35页 |
·完善公司治理 | 第35-36页 |
·加强绩效考核的监督 | 第36-37页 |
·宏观层面的保障 | 第37-39页 |
·健全相关法律法规 | 第37页 |
·完善股票市场 | 第37页 |
·建立公平竞争的产品和服务市场 | 第37-39页 |
第6章 金智科技股份有限公司限制性股票激励方案设计 | 第39-44页 |
·金智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实施限制性股票激励计划的背景 | 第39-40页 |
·金智科技股份有限公司限制性股票激励计划的管理框架设计 | 第40-41页 |
·金智科技股份有限公司限制性股票激励的要素设计 | 第41-43页 |
·设计的目的 | 第41页 |
·激励计划的股票来源和数量 | 第41页 |
·激励对象的确定依据和范围 | 第41-42页 |
·相关时间的设定 | 第42页 |
·授予价格 | 第42页 |
·限制性股票的授予条件与解锁条件 | 第42-43页 |
·金智科技股份有限公司限制性股票激励方案的评价 | 第43-44页 |
结束语 | 第44-45页 |
参考文献 | 第45-47页 |
致谢 | 第47-48页 |
个人简历、在学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与研究成果 | 第48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