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岛地下水封洞库裂隙岩体渗透性研究
| 作者简介 | 第1-6页 |
| 摘要 | 第6-8页 |
| ABSTRACT | 第8-13页 |
| 第一章 绪论 | 第13-21页 |
| §1.1 选题目的与意义 | 第13-14页 |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4-19页 |
| ·裂隙介质渗透系数研究现状 | 第14-15页 |
| ·结构面网络模拟研究现状 | 第15-17页 |
| ·岩体渗流特性研究现状 | 第17-19页 |
| ·发展趋势及存在问题 | 第19页 |
| §1.3 本文研究内容及创新点 | 第19-21页 |
| 第二章 研究区地质构造与水文地质背景 | 第21-36页 |
| §2.1 工程概况 | 第21-22页 |
| §2.2 区域地质条件 | 第22-26页 |
| ·库区地形地貌特征 | 第22-23页 |
| ·库区地层岩性 | 第23-24页 |
| ·地质构造 | 第24-26页 |
| §2.3 研究区裂隙空间分布特征 | 第26-28页 |
| ·节理水平方向分布特征及分区 | 第26-27页 |
| ·节理垂向发育特征 | 第27-28页 |
| §2.4 裂隙成因分析 | 第28-29页 |
| §2.5 研究区断层对节理分布的影响 | 第29-33页 |
| ·断层带节理发育特点 | 第29-30页 |
| ·研究区断层的活动性质及其演化特征 | 第30-33页 |
| §2.6 水文地质条件 | 第33-36页 |
| ·地下水的赋存类型 | 第33-34页 |
| ·地下水的补给、径流和排泄 | 第34页 |
| ·地下水水位动态特征 | 第34-36页 |
| 第三章 研究区渗透性勘探技术与成果 | 第36-60页 |
| §3.1 水文地质试验及成果分析 | 第36-42页 |
| ·提水试验 | 第36-37页 |
| ·消散试验 | 第37-39页 |
| ·压水试验 | 第39-42页 |
| §3.2 物探技术及成果 | 第42-47页 |
| ·声波测井 | 第42页 |
| ·钻孔电视成像 | 第42-45页 |
| ·物探结果 | 第45-47页 |
| §3.3 裂隙岩体渗透性分析 | 第47-55页 |
| ·单裂隙岩体渗流特征 | 第48-49页 |
| ·等效连续介质裂隙岩体渗透张量计算 | 第49-53页 |
| ·等效连续介质裂隙岩体渗透张量计算 | 第53-55页 |
| §3.4 压水试验对渗透张量系数的校正 | 第55-60页 |
| 第四章 离散裂隙模拟技术与二维结构面网络模拟 | 第60-76页 |
| §4.1 离散裂隙网络的基本假定 | 第60-61页 |
| §4.2 岩体结构参数的统计模型 | 第61-64页 |
| ·裂隙网络Baecher模型 | 第61页 |
| ·裂隙密度 | 第61-62页 |
| ·裂隙产状 | 第62页 |
| ·裂隙大小 | 第62-64页 |
| ·裂隙张开度 | 第64页 |
| §4.3 离散裂隙网络模拟技术 | 第64-67页 |
| ·Monte-Carlo法的基本思想 | 第64-65页 |
| ·裂隙的生成方法 | 第65-67页 |
| §4.4 二维离散裂隙网络的生成步骤 | 第67-68页 |
| §4.5 主洞室区二维结构面网络模拟与分析 | 第68-76页 |
| ·Ⅰ区结构面网络模拟 | 第68-71页 |
| ·Ⅱ区结构面网络模拟 | 第71-76页 |
| 第五章 三维离散裂隙网络生成 | 第76-86页 |
| §5.1 DFN软件介绍 | 第76-78页 |
| §5.2 三维结构面网络模拟 | 第78-86页 |
| ·各统计量分布参数 | 第79-80页 |
| ·三维裂隙网络模拟及分析 | 第80-86页 |
| 第六章 结论及不足 | 第86-89页 |
| §6.1 结论 | 第86-87页 |
| §6.2 不足与建议 | 第87-89页 |
| 致谢 | 第89-90页 |
| 参考文献 | 第90-9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