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景观生态学的柳州市生态用地规划布局研究
摘要 | 第1-9页 |
ABSTRACT | 第9-11页 |
1. 绪论 | 第11-22页 |
·研究背景 | 第11-12页 |
·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需要 | 第11页 |
·新一轮土地利用规划的要求 | 第11-12页 |
·研究目的和意义 | 第12-13页 |
·研究目的 | 第12页 |
·研究意义 | 第12-13页 |
·国内外研究进展综述 | 第13-18页 |
·国外相关研究综述 | 第13-15页 |
·国内相关研究综述 | 第15-18页 |
·研究思路与技术路线 | 第18-20页 |
·研究思路 | 第18-19页 |
·技术路线 | 第19-20页 |
参考文献 | 第20-22页 |
2. 研究的理论基础 | 第22-30页 |
·相关概念 | 第22-24页 |
·生态用地 | 第22-23页 |
·景观和景观生态学 | 第23-24页 |
·斑块-廊道-基质 | 第24页 |
·生态用地服务功能及价值 | 第24-25页 |
·生态用地规划理论 | 第25-26页 |
·土地资源可持续发展理论 | 第25页 |
·土地生态优势利用理论 | 第25-26页 |
·"反规划"理论 | 第26页 |
·景观生态学理论 | 第26-29页 |
·景观生态学理论基础 | 第26-28页 |
·景观生态学的基本原理 | 第28-29页 |
参考文献 | 第29-30页 |
3. 柳州市生态用地景观格局分析 | 第30-44页 |
·研究区域概况 | 第30-31页 |
·自然条件概况 | 第30页 |
·经济发展基础 | 第30-31页 |
·土地利用现状概况 | 第31页 |
·生态用地现状 | 第31-34页 |
·生态用地景观水平指标体系 | 第34-36页 |
·景观异质性指标及其生态学意义 | 第34-35页 |
·景观空间构型指标及其生态学意义 | 第35-36页 |
·景观单元特征指标及其生态学意义 | 第36页 |
·生态用地景观空间格局分析 | 第36-42页 |
·景观异质性分析 | 第38-40页 |
·景观空间构型分析 | 第40-41页 |
·景观单元特征分析 | 第41-42页 |
·生态用地存在的问题 | 第42-43页 |
参考文献 | 第43-44页 |
4. 柳州市生态用地规划布局 | 第44-67页 |
·规划布局的目标 | 第44-45页 |
·规划布局的原则 | 第45-46页 |
·生态用地建设分区 | 第46-58页 |
·景观综合水平分级 | 第46-50页 |
·生态服务价值/GDP分区 | 第50-55页 |
·生态用地分区 | 第55-58页 |
·生态用地规划布局 | 第58-64页 |
·中部缓坡平原建设区 | 第61页 |
·南部岩溶盆地恢复区 | 第61-62页 |
·北部山地丘陵保育区 | 第62-63页 |
·柳江生态风光带 | 第63-64页 |
·生态用地规划布局保障对策 | 第64-66页 |
·构建和完善生态用地法律制度 | 第64-65页 |
·划定基本生态用地,编制生态用地控制性详细规划 | 第65页 |
·增加投入,提升生态安全支撑能力 | 第65页 |
·提高生态用地保护与建设的公众参与度 | 第65-66页 |
参考文献 | 第66-67页 |
5. 结论与研究展望 | 第67-69页 |
·基本结论 | 第67页 |
·可能的创新点 | 第67-68页 |
·研究展望 | 第68-69页 |
致谢 | 第69-70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公开发表的论文 | 第70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