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致谢 | 第1-5页 |
| 摘要 | 第5-7页 |
| Abstract | 第7-12页 |
| 1 引言 | 第12-22页 |
| ·Ti0_2 的光催化原理 | 第13-14页 |
| ·Ti02 光催化降解染料机理 | 第14-15页 |
| ·光催化剂 Ti0_2的改性 | 第15-18页 |
| ·贵金属沉积 | 第15-16页 |
| ·半导体复合 | 第16页 |
| ·表面酸化 | 第16-17页 |
| ·表面光敏化 | 第17页 |
| ·离子掺杂 | 第17-18页 |
| ·掺杂改性纳米 Ti0_2的制备方法 | 第18-19页 |
| ·溶胶-凝胶法 | 第18页 |
| ·水热法 | 第18-19页 |
| ·水解法 | 第19页 |
| ·燃烧法 | 第19页 |
| ·微乳液法 | 第19页 |
| ·目前存在的问题 | 第19-20页 |
| ·选题意义和研究内容 | 第20-22页 |
| 2 实验部分 | 第22-28页 |
| ·主要实验药品及仪器 | 第22-23页 |
| ·主要实验药品 | 第22页 |
| ·主要实验仪器及装置 | 第22-23页 |
| ·样品的制备方案 | 第23页 |
| ·样品的表征方法 | 第23-28页 |
| ·催化剂表征 | 第23-26页 |
| ·光催化反应性能评价 | 第26-28页 |
| 3 铋掺杂改性Ti0_2纳米粒子制备及其光催化活性研究 | 第28-42页 |
| ·引言 | 第28页 |
| ·实验部分 | 第28-29页 |
| ·催化剂制备 | 第28-29页 |
| ·光催化活性测试 | 第29页 |
| ·样品的表征 | 第29页 |
| ·结果与讨论 | 第29-40页 |
| ·化学组成 | 第29-31页 |
| ·晶体结构 | 第31-33页 |
| ·红外吸收光谱 | 第33-34页 |
| ·氮吸附表征结果 | 第34-36页 |
| ·催化剂性能评价 | 第36-39页 |
| ·对 Bi-Ti0_2 降解罗丹明 B 的光催化过程的分析 | 第39-40页 |
| ·小结 | 第40-42页 |
| 4 铈掺杂改性Ti0_2纳米粒子制备及其光催化活性研究 | 第42-56页 |
| ·引言 | 第42页 |
| ·实验部分 | 第42-43页 |
| ·催化剂制备 | 第42-43页 |
| ·光催化活性测试 | 第43页 |
| ·样品的表征 | 第43页 |
| ·结果与讨论 | 第43-54页 |
| ·化学组成 | 第43-45页 |
| ·晶体结构 | 第45-47页 |
| ·红外光谱 | 第47-48页 |
| ·氮吸附表征结果 | 第48-49页 |
| ·催化剂性能评价 | 第49-53页 |
| ·对 Ce-Ti0_2 降解罗丹明 B 的光催化过程的分析 | 第53-54页 |
| ·小结 | 第54-56页 |
| 5 镨掺杂改性Ti0_2纳米粒子制备及其光催化活性研究 | 第56-64页 |
| ·引言 | 第56页 |
| ·实验部分 | 第56-57页 |
| ·催化剂制备 | 第56页 |
| ·光催化活性测试 | 第56-57页 |
| ·样品的表征 | 第57页 |
| ·结果与讨论 | 第57-63页 |
| ·XRD 分析 | 第57-58页 |
| ·红外吸收光谱分析 | 第58-59页 |
| ·荧光光谱 | 第59-60页 |
| ·可见光光催化性能 | 第60-61页 |
| ·催化剂活性稳定性 | 第61-62页 |
| ·对 Pr-Ti0_2 降解罗丹明 B 的光催化过程的分析 | 第62-63页 |
| ·小结 | 第63-64页 |
| 6 钕掺杂改性Ti0_2纳米粒子制备及其光催化活性研究 | 第64-74页 |
| ·引言 | 第64页 |
| ·实验部分 | 第64-65页 |
| ·催化剂制备 | 第64页 |
| ·光催化活性测试 | 第64-65页 |
| ·样品的表征 | 第65页 |
| ·结果与讨论 | 第65-73页 |
| ·XRD 分析 | 第65-66页 |
| ·TEM 分析 | 第66-67页 |
| ·红外吸收光谱 | 第67-68页 |
| ·氮吸附表征结果 | 第68-70页 |
| ·荧光光谱 | 第70页 |
| ·光催化活性 | 第70-71页 |
| ·催化剂活性稳定性 | 第71-72页 |
| ·对 Nd-Ti0_2 降解罗丹明 B 的光催化过程的分析 | 第72-73页 |
| ·小结 | 第73-74页 |
| 7 结论 | 第74-76页 |
| 参考文献 | 第76-84页 |
| 作者简历 | 第84-86页 |
| 学位论文数据集 | 第86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