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8页 |
Abstract | 第8-11页 |
缩略词表 | 第11-14页 |
目录 | 第14-17页 |
1 前言 | 第17-27页 |
·彩叶植物的叶色与花色素苷 | 第17页 |
·花色素苷在植物体内发生的时间 | 第17-19页 |
·花色素苷的作用 | 第19-20页 |
·提高光保护作用 | 第19页 |
·提高抗氧化能力 | 第19-20页 |
·调节碳水化合物的平衡 | 第20页 |
·花色素苷的合成途径和相关基因 | 第20-23页 |
·花色素苷的生物合成途径 | 第20-22页 |
·花色素苷的相关基因 | 第22-23页 |
·影响花色素苷合成的环境因素 | 第23-25页 |
·光 | 第23-24页 |
·温度 | 第24-25页 |
·糖 | 第25页 |
·本论文研究的目的、内容和意义 | 第25-27页 |
2 四季秋海棠红叶和绿叶品种的CO_2同化和光利用差异 | 第27-35页 |
摘要 | 第27-28页 |
·材料与方法 | 第28-29页 |
·材料培养与试验设计 | 第28页 |
·气体交换参数和叶绿素荧光参数测定 | 第28-29页 |
·色素含量测定 | 第29页 |
·显微切片 | 第29页 |
·统计分析 | 第29页 |
·结果与分析 | 第29-32页 |
·两个品种的色素含量、光谱吸收特征和气体交换参数差异 | 第29-30页 |
·两个品种的光合速率、叶绿素荧光参数的动力学变化差异 | 第30-32页 |
·讨论 | 第32-35页 |
3 花色素苷在四季秋海棠叶片中的光保护作用 | 第35-48页 |
摘要 | 第35-37页 |
·材料与方法 | 第37-39页 |
·材料培养与试验设计 | 第37页 |
·叶绿素荧光参数测定 | 第37页 |
·色素含量测定 | 第37-38页 |
·总酚和类黄酮含量测定 | 第38页 |
·抗氧化剂活力测定 | 第38页 |
·ROS 测定 | 第38页 |
·抗氧化酶活性测定 | 第38-39页 |
·统计分析 | 第39页 |
·结果与分析 | 第39-46页 |
·高光胁迫对Fv/Fm和ROS的影响 | 第39-40页 |
·高光胁迫对色素、类黄酮和总酚含量的影响 | 第40-41页 |
·高光胁迫对抗氧化剂和抗氧化酶活性的影响 | 第41-44页 |
·红、绿、蓝光对光抑制的影响 | 第44-46页 |
·讨论 | 第46-48页 |
4 秋季低温诱导四季秋海棠花色素苷合成的机制 | 第48-64页 |
摘要 | 第48-49页 |
·材料与方法 | 第49-52页 |
·材料培养和试验设计 | 第49-50页 |
·气体交换参数测定 | 第50页 |
·花色素苷含量测定 | 第50页 |
·碳水化合物含量的测定 | 第50页 |
·酶活性测定 | 第50-51页 |
·胼胝质染色和含量测定 | 第51-52页 |
·统计分析 | 第52页 |
·结果与分析 | 第52-60页 |
·秋季低温对四季秋海棠花色素苷及相关合成、运输酶的影响 | 第52-54页 |
·秋季低温对四季秋海棠胼胝质的影响 | 第54页 |
·秋季低温对四季秋海棠碳水化合物的影响 | 第54-56页 |
·环割处理对四季秋海棠花色素苷及相关合成、运输酶的影响 | 第56页 |
·环割处理对四季秋海棠碳水化合物的影响 | 第56页 |
·环割处理对四季秋海棠Rubisco羧化和RuBP再生能力的影响 | 第56页 |
·外源添加碳水化合物对四季秋海棠花色素苷及相关合成、运输酶的影响 | 第56-59页 |
·外源添加1.5 mM的蔗糖对四季秋海棠Rubisco羧化和RuBP再生能力的影响 | 第59-60页 |
·外源添加1.5 mM的蔗糖对四季秋海棠碳水化合物的影响 | 第60页 |
·讨论 | 第60-64页 |
5 光照是低温诱导四季秋海棠花色素苷合成不可缺少的因素 | 第64-75页 |
摘要 | 第64-65页 |
·材料与方法 | 第65-67页 |
·材料培养和实验设计 | 第65-66页 |
·花色素苷含量测定 | 第66页 |
·木质素含量测定 | 第66页 |
·酚类化合物含量测定 | 第66-67页 |
·PAL、CHI、DFR和UFGT酶活性测定 | 第67页 |
·碳水化合物含量的测定 | 第67页 |
·类黄酮含量的测定 | 第67页 |
·统计分析 | 第67页 |
·结果与分析 | 第67-71页 |
·低温加光和不加光对四季秋海棠花色素苷含量的影响 | 第67-68页 |
·低温加光和不加光对四季秋海棠PAL酶活性的影响 | 第68页 |
·低温加光和不加光对四季秋海棠酚类化合物含量的影响 | 第68页 |
·低温加光和不加光对四季秋海棠木质素含量的影响 | 第68-70页 |
·低温加光和不加光对四季秋海棠花色素苷合成关键酶活性的影响 | 第70-71页 |
·低温加光和不加光对四季秋海棠类黄酮含量的影响 | 第71页 |
·低温加光和不加光对四季秋海棠碳水化合物含量的影响 | 第71页 |
·讨论 | 第71-75页 |
6 结论 | 第75-77页 |
·四季秋海棠红叶和绿叶品种的CO_2同化和光利用差异 | 第75页 |
·花色素苷在四季秋海棠叶片中的光保护作用 | 第75页 |
·秋季低温诱导四季秋海棠花色素苷合成的机制 | 第75-77页 |
参考文献 | 第77-87页 |
致谢 | 第87-88页 |
发表论文 | 第88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