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工业技术论文--建筑科学论文--土力学、地基基础工程论文--地基基础论文--人工加固地基论文

氯化钙对电动化学加固软土的影响研究

摘要第4-5页
Abstract第5页
第一章 绪论第12-18页
    1.1 引言第12页
    1.2 电渗及电动化学加固的发展第12-16页
        1.2.1 电渗的发展历史第12-15页
        1.2.2 电动化学加固的发展历史第15-16页
    1.3 本文研究内容及创新点第16-18页
        1.3.1 研究内容第16页
        1.3.2 创新点第16-18页
第二章 电动化学加固机理第18-28页
    2.1 引言第18页
    2.2 双电层理论第18-20页
        2.2.1 Helmholtz双电层理论第18页
        2.2.2 Gouy-Chapman双电层理论第18-19页
        2.2.3 Stern双电层理论第19-20页
    2.3 电渗理论第20-23页
        2.3.1 电渗流量理论第20-22页
        2.3.2 电渗透压密理论第22-23页
    2.4 电渗法适用条件第23-24页
        2.4.1 电渗固结产生条件及效率预测第23页
        2.4.2 电渗法的有效性第23-24页
    2.5 电化学现象第24-25页
        2.5.1 水解现象第24页
        2.5.2 金属电极氧化还原现象第24-25页
        2.5.3 阳离子交换现象第25页
    2.6 电动化学加固的基本原理第25-26页
        2.6.1 直流电和化学浆液的作用第25-26页
        2.6.2 化学浆液扩散范围预测第26页
    2.7 电动化学加固特点第26-27页
    2.8 本章小结第27-28页
第三章 试验装置及试验方案第28-38页
    3.1 引言第28页
    3.2 试验目的第28页
    3.3 试验装置及检测仪器第28-30页
        3.3.1 试验装置第28-29页
        3.3.2 试验检测仪器第29-30页
    3.4 电动化学加固试验方案设计第30-34页
        3.4.1 试验方案设计第30页
        3.4.2 试验方案第30-34页
    3.5 电动化学加固试验步骤第34-35页
    3.6 本章小结第35-38页
第四章 电动化学加固试验的排水效果第38-64页
    4.1 引言第38页
    4.2 电渗与电动化学加固的对比研究第38-46页
        4.2.1 化学浆液对电渗的影响第38-42页
        4.2.2 水对电动化学加固的影响第42-46页
    4.3 浆液浓度对电动化学加固的影响研究第46-52页
        4.3.1 化学浆液浓度影响试验第46-49页
        4.3.2 化学浆液浓度跟进试验第49-52页
    4.4 注浆位置对电动化学加固影响研究第52-59页
        4.4.1 注浆位置初步试验第52-55页
        4.4.2 注浆位置补充试验第55-59页
    4.5 注浆量对电动化学加固影响试验第59-62页
    4.6 本章小结第62-64页
第五章 电动化学加固对软土的改良效果第64-80页
    5.1 引言第64页
    5.2 电渗与电动化学加固的对比研究第64-66页
        5.2.1 试验说明第64页
        5.2.2 土体承载力分析第64-66页
    5.3 浆液浓度对电动化学加固的影响第66-72页
        5.3.1 试验说明第66-67页
        5.3.2 通电过程中试验现象第67页
        5.3.3 土体承载力随深度的变化第67-70页
        5.3.4 阴极土体改良效果分析第70-72页
    5.4 注浆位置对电动化学加固的影响第72-76页
        5.4.1 试验说明第72页
        5.4.2 土体含水量测量第72-73页
        5.4.3 阳极土体改良效果分析第73-75页
        5.4.4 阴极土体改良效果分析第75-76页
    5.5 注浆量对电动化学加固的影响第76-79页
        5.5.1 试验说明第76-77页
        5.5.2 阳极腐蚀及土体含水量第77-78页
        5.5.3 土体承载力第78-79页
    5.6 本章小结第79-80页
第六章 结论第80-82页
    6.1 结论第80页
    6.2 展望第80-82页
参考文献第82-86页
作者简介第86页
作者在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第86-88页
致谢第88页

论文共88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1060纯铝薄板单点增量成形几何精度研究
下一篇:工业以太网交换机的网络风险防范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