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工业技术论文--化学工业论文--试剂与纯化学品的生产论文--离子交换剂论文--合成离子交换剂论文--有机离子交换剂论文

离子交换膜过程在典型工业废水资源化中的应用基础研究

摘要第5-8页
ABSTRACT第8-11页
第1章 绪论第15-33页
    1.1 引言第15-16页
    1.2 离子交换膜技术第16-22页
        1.2.1 扩散渗析第17-19页
            1.2.1.1 扩散渗析酸回收第17-18页
            1.2.1.2 扩散渗析碱回收第18-19页
        1.2.2 膜电解第19-20页
        1.2.3 普通电渗析第20页
        1.2.4 双极膜电渗析第20-21页
        1.2.5 其它离子膜技术第21-22页
            1.2.5.1 置换电渗析第21-22页
            1.2.5.2 选择性电渗析第22页
    1.3 工业生产中面临的废水问题第22-30页
        1.3.1 高盐废水资源化回收第23-29页
            1.3.1.1 氨氮废水资源化第23-25页
            1.3.1.2 高盐废水“零排放”第25-29页
                1.3.1.2.1 电渗析在高盐废水“零排放”中的应用第26-28页
                1.3.1.2.2 双极膜电渗析在高盐废水“零排放”中的应用第28-29页
        1.3.2 酸碱性废水资源化回收第29-30页
    1.4 研究思路研究内容第30-33页
第2章 双极膜电渗析在氨氮废水资源化中的应用:在线捕捉低浓度氨氮第33-51页
    2.1 引言第33页
    2.2 实验装置第33-37页
        2.2.1 材料第33-34页
        2.2.2 实验装置第34-36页
        2.2.3 实验过程第36页
        2.2.4 数据计算和分析第36-37页
    2.3 结果与分析第37-49页
        2.3.1 双极膜电渗析过程第37-45页
        2.3.2 双极膜电渗析和中空纤维膜接触器的杂化过程第45-47页
        2.3.3 能耗第47-49页
    2.4 本章小结第49-51页
第3章 双极膜电渗析在氨氮废水资源化中的应用:连续批次捕捉高浓度氨氮第51-71页
    3.1 引言第51页
    3.2 实验部分第51-56页
        3.2.1 材料第51-52页
        3.2.2 实验装置第52-54页
        3.2.3 实验过程第54-55页
        3.2.4 离线数据分析第55页
        3.2.5 数据计算第55-56页
    3.3 结果与讨论第56-69页
        3.3.1 双极膜电渗析过程中电流密度对H~+离子泄漏的影响第56-59页
        3.3.2 双极膜电渗析过程中初始酸浓度对H~+离子泄漏的影响第59-62页
        3.3.3 双极膜电渗析和中空纤维膜接触器的耦合过程连续批次捕捉氨第62-69页
    3.4 本章小结第69-71页
第4章 电渗析在高盐废水“零排放”中的应用基础研究第71-99页
    4.1 引言第71-73页
    4.2 实验材料及方法第73-79页
        4.2.1 实验材料第73-74页
        4.2.2 电渗析装置第74-75页
        4.2.3 过程设计第75-77页
        4.2.4 数据分析和推导第77-79页
    4.3 结果与讨论第79-97页
        4.3.1 膜堆电压的影响第79-85页
        4.3.2 浓缩液和淡化液的初始体积比对一级电渗析浓缩性能的影响第85-88页
        4.3.3 二级电渗析盐浓缩第88-91页
        4.3.4 三级电渗析盐浓缩第91-93页
        4.3.5 多级电渗析过程中的水迁移第93-95页
        4.3.6 多级电渗析过程中的电流效率、能耗和物料衡算第95-97页
    4.4 本章小结第97-99页
第5章 扩散渗析和膜电解的集成在碱性物料资源化中的应用基础研究第99-121页
    5.1 引言第99-101页
    5.2 实验材料及方法第101-105页
        5.2.1 实验材料第101页
        5.2.2 实验装置第101-103页
        5.2.3 扩散渗析膜的稳定性测试第103页
        5.2.4 分析方法第103-104页
        5.2.5 数据分析第104-105页
    5.3 结果与讨论第105-119页
        5.3.1 渗析系数(U_i)与分离因子(S)第105-107页
        5.3.2 料液流量(Q_(feed))和流量比(Q_(feed)/Q_(water))对动态扩散渗析性能的影响第107-113页
            5.3.2.1 PVA-Ⅰ型阳膜的动态扩散渗析性能第108-111页
            5.3.2.2 PVA-Ⅱ型阳膜的动态扩散渗析性能第111-113页
            5.3.2.3 PVA-Ⅰ和PVA-Ⅱ型阳膜的动态扩散渗析性能的比较第113页
        5.3.3 扩散渗析膜的稳定性第113-114页
        5.3.4 动态扩散渗析和膜电解的集成第114-118页
        5.3.5 经济衡算第118-119页
    5.4 本章小结第119-121页
第6章 全文总结与展望第121-125页
参考文献第125-135页
致谢第135-137页
在读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与取得的其他研究成果第137-139页

论文共139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外延钙钛矿氧化物双层薄膜结构与物性的多维协同调控研究
下一篇:自旋电子学与能源材料的理论设计与模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