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6-7页 |
abstract | 第7-8页 |
英文缩略表 | 第15-16页 |
第一章 引言 | 第16-36页 |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 第16-17页 |
1.2 长期定位施肥试验概况 | 第17-18页 |
1.3 长期施肥对作物产量及农田土壤碳氮库容特征的影响 | 第18-22页 |
1.3.1 作物产量 | 第18-19页 |
1.3.2 土壤碳库 | 第19-21页 |
1.3.3 土壤氮库 | 第21-22页 |
1.4 长期施肥对农田土壤氮平衡的影响 | 第22-27页 |
1.4.1 氮肥利用率 | 第22-23页 |
1.4.2 氮平衡 | 第23-24页 |
1.4.3 硝酸盐淋溶损失 | 第24-26页 |
1.4.4 土壤氮素反硝化作用 | 第26-27页 |
1.5 长期施肥对土壤氮转化及其微生物特性的影响 | 第27-33页 |
1.5.1 土壤微生物量 | 第28-29页 |
1.5.2 土壤微生物学过程 | 第29-31页 |
1.5.3 氮循环相关基因丰度 | 第31-33页 |
1.6 研究切入点与科学问题 | 第33页 |
1.7 本研究的目的意义、内容及技术路线 | 第33-36页 |
1.7.1 研究目的和意义 | 第33-34页 |
1.7.2 研究内容 | 第34-35页 |
1.7.3 技术路线 | 第35-36页 |
第二章 长期施肥下作物产量和碳氮含量的动态变化特征 | 第36-50页 |
2.1 材料与方法 | 第36-38页 |
2.1.1 试验区概况与试验设计 | 第36-37页 |
2.1.2 取样及样品分析方法 | 第37-38页 |
2.1.3 土壤碳和氮相关计算公式 | 第38页 |
2.2 结果与分析 | 第38-45页 |
2.2.1 作物产量 | 第38-40页 |
2.2.2 作物吸氮量 | 第40页 |
2.2.3 碳投入与土壤碳库 | 第40-43页 |
2.2.4 氮投入与土壤氮库 | 第43-44页 |
2.2.5 土壤碳和氮的相关关系 | 第44-45页 |
2.3 讨论 | 第45-48页 |
2.4 小结 | 第48-50页 |
第三章 长期施肥下土壤剖面碳氮库容的变化规律 | 第50-58页 |
3.1 材料与方法 | 第50-51页 |
3.1.1 试验区概况与试验设计 | 第50页 |
3.1.2 取样及样品处理 | 第50-51页 |
3.1.3 土壤样品的测定方法及计算 | 第51页 |
3.1.4 数据分析 | 第51页 |
3.2 结果与分析 | 第51-56页 |
3.2.1 土壤有机碳库及其剖面分布特征 | 第51-53页 |
3.2.2 土壤氮库及其剖面分布特征 | 第53-54页 |
3.2.3 土壤碳氮比剖面分布特征 | 第54-55页 |
3.2.4 土壤累积碳氮库 | 第55-56页 |
3.3 讨论 | 第56-57页 |
3.4 小结 | 第57-58页 |
第四章 长期施肥下土壤氮素盈余特征 | 第58-67页 |
4.1 材料与方法 | 第58-59页 |
4.1.1 试验区概况与试验设计 | 第58页 |
4.1.2 土壤取样及样品处理 | 第58页 |
4.1.3 土壤样品的测定方法及氮平衡计算公式 | 第58-59页 |
4.1.4 数据分析 | 第59页 |
4.2 结果与分析 | 第59-63页 |
4.2.1 土壤不同形态碳的剖面分布情况 | 第59-60页 |
4.2.2 土壤不同形态氮的剖面分布情况 | 第60-62页 |
4.2.3 氮平衡与氮盈余 | 第62-63页 |
4.3 讨论 | 第63-66页 |
4.4 小结 | 第66-67页 |
第五章 长期施肥下土壤氮素转化及影响机制 | 第67-80页 |
5.1 材料与方法 | 第67-70页 |
5.1.1 试验区概况与试验设计 | 第67页 |
5.1.2 取样及样品处理 | 第67页 |
5.1.3 土壤样品的测定方法及计算 | 第67-69页 |
5.1.4 数据分析 | 第69-70页 |
5.2 结果与分析 | 第70-75页 |
5.2.1 土壤微生物量的剖面分布特征 | 第70-71页 |
5.2.2 土壤呼吸作用的剖面分布特征 | 第71页 |
5.2.3 土壤氮矿化及硝化作用的剖面分布特征 | 第71-72页 |
5.2.4 土壤氮循环相关基因丰度的剖面分布特征 | 第72-74页 |
5.2.5 氨氧化菌与硝化潜势的相关关系 | 第74-75页 |
5.2.6 RDA分析 | 第75页 |
5.3 讨论 | 第75-78页 |
5.4 小结 | 第78-80页 |
第六章 全文结论与展望 | 第80-82页 |
6.1 全文结论 | 第80页 |
6.2 创新点 | 第80-81页 |
6.3 展望 | 第81-82页 |
参考文献 | 第82-105页 |
附录 | 第105-108页 |
致谢 | 第108-109页 |
作者简历 | 第109-110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