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省农业碳价值及实现路径研究
摘要 | 第7-8页 |
ABSTRACT | 第8-9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0-18页 |
一、研究背景及意义 | 第10-12页 |
(一)研究背景 | 第10-11页 |
(二)研究意义 | 第11-12页 |
二、国内外文献综述 | 第12-16页 |
三、研究内容、创新点 | 第16-18页 |
(一)研究内容及技术路线 | 第16-17页 |
(二)创新点 | 第17-18页 |
第二章 农业碳价值实现的理论框架分析 | 第18-24页 |
一、免费排放配额 | 第18-19页 |
二、农业碳价值相关概念 | 第19-20页 |
三、碳市场价格预测理论 | 第20-24页 |
(一)有效市场理论 | 第20-21页 |
(二)分形市场理论 | 第21-22页 |
(三)混沌理论 | 第22-24页 |
第三章 碳市场价格分析与选择 | 第24-40页 |
一、变量选择及数据来源 | 第24-29页 |
(一)因变量 | 第24-27页 |
(二)自变量 | 第27-28页 |
(三)数据来源 | 第28-29页 |
二、湖北省碳交易市场价格分析 | 第29-30页 |
三、模型与方法 | 第30-33页 |
(一)Alasso变量选择方法 | 第30-31页 |
(二)BP神经网络 | 第31-33页 |
四、碳市场价格预测的实证研究 | 第33-40页 |
(一)基于Alasso方法的碳价影响因素变量选择 | 第33页 |
(二)基于BP的碳价预测实证结果及分析 | 第33-35页 |
(三)湖北省未来碳价的预测 | 第35-40页 |
第四章 湖北省农业碳价值估算与时空特征分析 | 第40-52页 |
一、湖北省农业碳排放/汇估算与数据来源 | 第40-44页 |
(一)农业碳排放测算方法 | 第40-41页 |
(二)农业碳汇测算方法 | 第41-42页 |
(三)数据来源及整理 | 第42页 |
(四)湖北省农业碳排放/碳汇特征分析 | 第42-44页 |
二、湖北省农业碳价值时空特征分析 | 第44-49页 |
(一)湖北省农业碳价值的时序特征分析 | 第44-47页 |
(二)湖北省农业碳价值的空间特征分析 | 第47-49页 |
三、湖北省农业碳价值分布演进特征 | 第49-52页 |
(一)Kernel密度估计法 | 第50-51页 |
(二)湖北省碳价值的Kernel密度估计 | 第51-52页 |
第五章 湖北省农业碳价值实现路径研究 | 第52-58页 |
一、大力发展低碳农业,实现隐性碳价值 | 第52-53页 |
(一)加强农户低碳意识 | 第52页 |
(二)推进低碳科技创新 | 第52-53页 |
(三)完善碳补偿激励机制 | 第53页 |
二、推进碳汇农业发展 | 第53-54页 |
(一)优化用地结构 | 第53-54页 |
(二)构建有利于碳汇农业发展的政策和保障机制 | 第54页 |
三、逐步完善碳交易市场体系 | 第54-58页 |
(一)完善碳排放权交易的法律法规体系 | 第55页 |
(二)加大市场流动性 | 第55-56页 |
(三)加强市场监管 | 第56页 |
(四)建立统一碳汇交易市场 | 第56-58页 |
第六章 结论与展望 | 第58-61页 |
参考文献 | 第61-68页 |
致谢 | 第68-69页 |
附录A 在读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与研究成果 | 第69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