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摘要 | 第6-7页 |
Abstract | 第7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0-15页 |
1.1 选题背景及研究意义 | 第10-11页 |
1.2 预应力混凝土空心方桩的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1-13页 |
1.2.1 国外研究状况 | 第11-12页 |
1.2.2 国内研究现状 | 第12-13页 |
1.3 发展趋势 | 第13页 |
1.4 本文需要解决的技术难点 | 第13-14页 |
1.5 本文主要研究内容 | 第14-15页 |
第二章 预应力混凝土空心方桩后注浆基本理论 | 第15-21页 |
2.1 预应力混凝土空心方桩的工作机理 | 第16-18页 |
2.1.1 预应力混凝土空心方桩沉桩机理 | 第16页 |
2.1.2 锤击预应力混凝土空心方桩的承载机理 | 第16-17页 |
2.1.3 静压预应力混凝土空心方桩承载机理 | 第17-18页 |
2.2 后注浆的基本理论 | 第18-20页 |
2.2.1 注浆法适用范围 | 第18页 |
2.2.2 浆液材料 | 第18页 |
2.2.3 注浆法的分类 | 第18-20页 |
2.3 本章小结 | 第20-21页 |
第三章 后注浆预应力混凝土空心方桩设计及制作 | 第21-37页 |
3.1 先张法预应力混凝土空心方桩生产工艺 | 第21页 |
3.2 现有先张法预应力空心方桩实现后注浆施工工艺存在的问题 | 第21-22页 |
3.2.1 针对先张法预应力空心方桩构造及其生产工艺存在的问题 | 第21-22页 |
3.2.2 针对利用注浆管进行后注浆存在的问题 | 第22页 |
3.3 后注浆预应力空心方桩的设计 | 第22-28页 |
3.3.1 注浆导管的选型及预埋位置 | 第22-24页 |
3.3.2 注浆管的连接节点处理 | 第24-26页 |
3.3.3 后注浆预应力空心方桩问题处理 | 第26-28页 |
3.4 后注浆预应力空心方桩的制作 | 第28-35页 |
3.5 本章小结 | 第35-37页 |
第四章 预应力混凝土空心方桩桩端后注浆工程试验 | 第37-53页 |
4.1 工程试验概述 | 第37-38页 |
4.2 工程地质概况 | 第38-39页 |
4.3 预制混凝土空心方桩沉桩工艺介绍 | 第39页 |
4.4 预应力混凝土空心方桩现场施工 | 第39-48页 |
4.4.1 桩锤选择 | 第39-40页 |
4.4.2 沉桩工艺流程 | 第40-41页 |
4.4.3 施工前准备 | 第41-42页 |
4.4.4 打桩过程介绍 | 第42-48页 |
4.5 预应力混凝土空心方桩桩底注浆施工 | 第48-52页 |
4.5.1 施工前准备 | 第48-49页 |
4.5.2 注浆工艺要点 | 第49页 |
4.5.3 工艺流程 | 第49-52页 |
4.6 本章小结 | 第52-53页 |
第五章 工程试验结果及分析 | 第53-71页 |
5.1 工程试验概况 | 第53-56页 |
5.1.1 工程前试桩概况 | 第53页 |
5.1.2 工程地质概况 | 第53-56页 |
5.2 单桩竖向抗压承载力计算 | 第56-57页 |
5.2.1 未注浆的预应力混凝土空心方桩竖向抗压承载力计算 | 第56页 |
5.2.2 采用后注浆施工工艺的预应力混凝土空心方桩竖向抗压承载力计算 | 第56-57页 |
5.2.3 基桩竖向极限承载力标准值比较 | 第57页 |
5.3 静载试验 | 第57-69页 |
5.3.1 试验仪器 | 第57-58页 |
5.3.2 试验原理、方法 | 第58-60页 |
5.3.3 工程静载荷试验结果 | 第60-67页 |
5.3.4 基桩竖向极限承载力标准值比较(静载结果对比) | 第67页 |
5.3.5 试验结果分析 | 第67-69页 |
5.4 本章小结 | 第69-71页 |
第六章 结论与展望 | 第71-74页 |
6.1 结论 | 第71页 |
6.2 创新和经济性分析 | 第71-72页 |
6.3 展望 | 第72-74页 |
参考文献 | 第74-78页 |
致谢 | 第78-79页 |
作者简历 | 第79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