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6-8页 |
ABSTRACT | 第8-9页 |
符号说明 | 第10-12页 |
文献综述 | 第12-29页 |
1. 糖尿病的研究现状 | 第12-16页 |
1.1 糖尿病的定义和分类 | 第12页 |
1.2 2型糖尿病流行病学 | 第12-13页 |
1.3 2型糖尿病的发病机制与胰岛β细胞分泌功能缺陷 | 第13-14页 |
1.4 2型糖尿病的一般药物治疗 | 第14-16页 |
2. 胰岛素的分泌 | 第16-19页 |
2.1 葡萄糖刺激β细胞分泌胰岛素的机制 | 第16-18页 |
2.2 蛋白激酶C | 第18-19页 |
2.3 DAG-PKC通路及其在胰岛素分泌中的作用 | 第19页 |
3. 中医中药对糖尿病的治疗 | 第19-20页 |
3.1 中医认为的糖尿病发病机制 | 第19页 |
3.2 抗糖尿病中药的研究现状 | 第19-20页 |
4. 紫堇的研究现状 | 第20-22页 |
参考文献 | 第22-29页 |
前言 | 第29-31页 |
第一章 紫堇改善高脂高糖饮食诱导的ApoE-/-小鼠糖尿病的药效评价 | 第31-40页 |
1. 仪器和试剂 | 第31-32页 |
1.1 实验用仪器 | 第31页 |
1.2 主要实验试剂 | 第31页 |
1.3 主要实验试剂和溶液的配制 | 第31-32页 |
2. 材料和方法 | 第32-34页 |
2.1 实验材料 | 第32页 |
2.2 实验动物的饲养、造模及分组 | 第32页 |
2.3 小鼠空腹血糖(FBG)、血浆总胆固醇(TC)、血浆甘油三酯(TG)的检测 | 第32页 |
2.4 ELISA法检测小鼠血浆胰岛素 | 第32-33页 |
2.5 小鼠注射葡萄糖耐量(IPGTT)和注射胰岛素耐量(ITT)检测及对应曲线下积分面积(AUC) | 第33页 |
2.6 小鼠胰腺组织形态观察 | 第33-34页 |
2.7 数据统计 | 第34页 |
3. 实验结果 | 第34-38页 |
3.1 紫堇提取物对小鼠空腹血糖(FBG)、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和血浆胰岛素的影响 | 第34-35页 |
3.2 紫堇提取物对注射葡萄糖耐量(IPGTT)和注射胰岛素耐量(ITT)的影响 | 第35-37页 |
3.3 紫堇提取物对小鼠体重的影响 | 第37页 |
3.4 紫堇提取物对小鼠胰腺组织形态的影响 | 第37-38页 |
4 讨论 | 第38-40页 |
第二章 紫堇提取物降血糖的分子机制研究 | 第40-61页 |
1. 仪器和试剂 | 第40-43页 |
1.1 实验用仪器 | 第40页 |
1.2 主要实验试剂 | 第40-41页 |
1.3 主要实验试剂和溶液的配制 | 第41-43页 |
2. 材料和方法 | 第43-50页 |
2.1 实验材料 | 第43页 |
2.2 紫堇提取物对α-葡萄糖苷酶活性的影响 | 第43页 |
2.3 HIT-T15细胞培养 | 第43页 |
2.4 紫堇提取物对HIT-T15细胞胰岛素分泌量的影响 | 第43-44页 |
2.5 MTT法检测细胞活性 | 第44-45页 |
2.6 紫堇提取物促胰岛素分泌的葡萄糖依赖性考察 | 第45页 |
2.7 检测胞内cAMP的含量 | 第45-46页 |
2.8 紫堇提取物与PKC激动剂、抑制剂共作用对胰岛素分泌的影响 | 第46-47页 |
2.9 Western blotting检测PKC转位 | 第47-48页 |
2.10 免疫荧光染色和激光共聚焦技术检测胞内PKC的转位情况 | 第48-49页 |
2.11 利用siRNA干扰技术检测紫堇提取物对胰岛素分泌的影响 | 第49-50页 |
2.12 数据统计 | 第50页 |
3. 实验结果 | 第50-57页 |
3.1 紫堇提取物对α-葡萄糖苷酶的作用 | 第50-51页 |
3.2 紫堇提取物对HIT-T15细胞胰岛素分泌的影响 | 第51-53页 |
3.3 紫堇提取物对HIT-T15细胞内cAMP含量的影响 | 第53页 |
3.4 PKC通路激动剂、抑制剂对紫堇提取物促胰岛素分泌作用的影响 | 第53-54页 |
3.5 western blotting检测紫堇提取物对PKC各亚型蛋白转位的影响 | 第54-55页 |
3.6 免疫荧光法检测紫堇提取物对PKC α PKC δ、PKC μ转位的影响 | 第55-56页 |
3.7 siRNA干扰技术检测PKC δ、PKC μ、PKCξ对紫堇提取物促胰岛素分泌作用的影响 | 第56-57页 |
4. 讨论 | 第57-61页 |
结语 | 第61-62页 |
参考文献 | 第62-66页 |
致谢 | 第66-68页 |
在学期间主要研究成果 | 第68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