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摘要 | 第5-7页 |
abstract | 第7-8页 |
绪论 | 第11-22页 |
第一节 研究缘起及意义 | 第11-12页 |
第二节 研究现状 | 第12-19页 |
第三节 研究思路、创新及方法 | 第19-22页 |
第一章 美术留(游)学生通过传播媒介传播西方雕塑 | 第22-41页 |
第一节 美术留(游)学生作为西方雕塑传播主体的研究 | 第22-35页 |
一、美术留(游)学生专业背景分析 | 第25-33页 |
二、美术留(游)学生留学国家分析 | 第33-35页 |
第二节 美术留(游)学生通过传播媒介对西方雕塑的传播 | 第35-41页 |
一、美术留(游)学生通过书籍的传播 | 第35-37页 |
二、美术留(游)学生通过杂志的传播 | 第37-39页 |
三、美术留(游)学生通过报纸的传播 | 第39-41页 |
第二章 美术留(游)学生与古希腊雕塑在中国的传播 | 第41-63页 |
第一节 美术留(游)学生与古希腊雕塑家及雕塑作品的传播 | 第42-58页 |
一、美术留(游)学生对菲狄亚斯及其雕塑作品的推介 | 第42-49页 |
二、美术留(游)学生对米隆及其雕塑作品《掷铁饼者》的推介 | 第49-52页 |
三、美术留(游)学生对普拉克西特列斯及其雕塑作品的推介 | 第52-54页 |
四、美术留(游)学生对希腊化时期的雕塑杰作《拉奥孔》的推介 | 第54-57页 |
五、美术留(游)学生对其他古希腊时期雕塑作品的推介 | 第57-58页 |
第二节 美术留(游)学生与古希腊雕塑的翻译推介及其分期研究 | 第58-61页 |
一、翻译推介古希腊雕塑艺术 | 第59-60页 |
二、对古希腊雕塑艺术的分期研究 | 第60-61页 |
小结 | 第61-63页 |
第三章 美术留(游)学生与文艺复兴时期雕塑在中国的传播 | 第63-84页 |
第一节 美术留(游)学生与米开朗琪罗及其雕塑作品的传播 | 第64-78页 |
一、米开朗琪罗及其雕塑艺术的专题研究 | 第65-71页 |
二、米开朗琪罗及其雕塑艺术的综合研究 | 第71-75页 |
三、米开朗琪罗及其雕塑艺术的著作研究 | 第75-78页 |
第二节 美术留(游)学生与多纳泰罗及法国文艺复兴时期雕塑家的传播. | 第78-83页 |
一、美术留(游)学生对多纳泰罗的推介 | 第78-82页 |
二、郑可对法国文艺复兴时期雕塑家的传播 | 第82-83页 |
小结 | 第83-84页 |
第四章 美术留(游)学生与十九世纪-二十世纪初法国雕塑在中国的传播 | 第84-105页 |
第一节 美术留(游)学生与吕德及其雕塑作品《马赛曲》的传播 | 第84-88页 |
一、李金发对吕德及其雕塑《马赛曲》的首推 | 第84-87页 |
二、张澄江、郎鲁逊对吕德及其雕塑《马赛曲》的传播 | 第87-88页 |
第二节 美术留(游)学生与西方动物雕塑家的推介 | 第88-92页 |
一、郞鲁逊对动物雕塑家巴里的传播 | 第88-90页 |
二、美术留(游)学生对其他动物雕塑家的传播 | 第90-92页 |
第三节 张澄江、李金发与卡尔波及其雕塑艺术在中国的传播 | 第92-95页 |
第四节 美术留(游)学生与罗丹及其雕塑艺术在中国的广泛传播 | 第95-103页 |
一、罗丹艺术生涯的介绍 | 第97-99页 |
二、罗丹艺术作品的概述 | 第99-101页 |
三、罗丹艺术理论的关注 | 第101-103页 |
小结 | 第103-105页 |
结语 | 第105-108页 |
参考文献 | 第108-113页 |
附录 | 第113-118页 |
图版引用说明 | 第118-120页 |
后记 | 第120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