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响系统暂态稳定的故障危害度量化评估
摘要 | 第5-7页 |
Abstract | 第7-8页 |
第1章 绪论 | 第11-22页 |
1.1 课题研究背景与意义 | 第11-13页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及发展趋势 | 第13-20页 |
1.2.1 稳定性研究现状 | 第15-17页 |
1.2.2 同调机群识别研究现状 | 第17-18页 |
1.2.3 故障危害度研究现状 | 第18-20页 |
1.3 本文主要工作 | 第20-22页 |
第2章 能量函数分析方法 | 第22-33页 |
2.1 单机能量函数 | 第22-24页 |
2.2 多机能量函数 | 第24-32页 |
2.2.1 全部能量函数 | 第25-26页 |
2.2.2 局部能量函数 | 第26-32页 |
2.3 本章小结 | 第32-33页 |
第3章 故障后系统的同调群识别 | 第33-42页 |
3.1 基本原理 | 第33-36页 |
3.1.1 同调识别基本原理 | 第33页 |
3.1.2 主成分分析法 | 第33-35页 |
3.1.3 采用主成分分析法的机组同调识别 | 第35-36页 |
3.2 四机两区系统仿真 | 第36-37页 |
3.2.1 四机两区系统介绍 | 第36页 |
3.2.2 算例分析 | 第36-37页 |
3.3 十六机系统仿真 | 第37-40页 |
3.3.1 十六机系统介绍 | 第37-38页 |
3.3.2 算例分析 | 第38-40页 |
3.4 本章小结 | 第40-42页 |
第4章 故障危害度量化研究 | 第42-52页 |
4.1 双机等值保稳变换 | 第42-43页 |
4.2 故障时注入机组的能量 | 第43-48页 |
4.2.1 故障系统的全部能量 | 第43-45页 |
4.2.2 故障系统的势能分解 | 第45-48页 |
4.3 故障危害度指标 | 第48-49页 |
4.4 仿真分析 | 第49-51页 |
4.4.1 四机两区系统 | 第49-50页 |
4.4.2 十六机系统 | 第50-51页 |
4.5 本章小结 | 第51-52页 |
第5章 结论与展望 | 第52-53页 |
参考文献 | 第53-56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及其他成果 | 第56-57页 |
致谢 | 第57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