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文化、科学、教育、体育论文--高等教育论文--思想政治教育、德育论文

深化高校互联网思政工作载体建设的研究--以合肥地区高校为例

致谢第5-6页
摘要第6-7页
Abstract第7-8页
第一章 绪论第12-22页
    1.1 研究背景和意义第12-15页
        1.1.1 研究背景第12-14页
        1.1.2 研究意义第14-15页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第15-19页
        1.2.1 国内研究现状第15-18页
        1.2.2 国外研究现状第18-19页
    1.3 研究方法、难点和创新点第19-22页
        1.3.1 论文研究方法第19-20页
        1.3.2 论文研究难点第20-21页
        1.3.3 论文创新点第21-22页
第二章 相关概念和理论阐释第22-25页
    2.1 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载体的内涵第22-23页
    2.2 互联网载体建设的内容第23-24页
    2.3 高校互联网思想政治工作载体建设的重心第24-25页
第三章 关于载体建设的思想基础与理论支撑第25-28页
    3.1 马克思主义关于载体建设的理论概述第25-27页
        3.1.1 内容与形式辩证统一关系:载体与内容的良性契合第25-26页
        3.1.2 与时俱进:互联网载体建设需要不断在实践中优化第26-27页
    3.2 中国传统文化中关于载体意义的表述第27-28页
        3.2.1 道家的“道,器,术,法”:器的实用性第27页
        3.2.2 儒家的“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器的适用性第27-28页
第四章 高校互联网思想政治工作载体建设的现状第28-38页
    4.1 高校互联网思想政治工作载体建设的发展概况第28-29页
    4.2 合肥地区高校互联网思想政治工作载体建设现状分析第29-34页
    4.3 高校互联网思想政治工作载体建设存在的问题及成因第34-38页
        4.3.1 科学建设理论缺乏,内容与形式良性契合不够完善第34-35页
        4.3.2 载体建设处于初级阶段,出现“繁,杂,乱”第35-36页
        4.3.3 缺乏统筹规划,出现漏洞和不足第36-37页
        4.3.4 “业务”不熟,出现时间精力投入却收支失衡第37页
        4.3.5 建设过程忽视“教育关怀”,造成心理逆反第37-38页
第五章 加强高校互联网思想政治工作载体建设的对策与方法第38-46页
    5.1 坚持马克思主义理论指导,载体建设与时俱进第38-39页
    5.2 借鉴吸收世界新成果,勇于把握机遇应对挑战第39页
    5.3 丰富载体建设的内涵,融入现代教育关怀理念第39-40页
    5.4 突出载体建设的特色,强调中华优秀文化传统第40-41页
    5.5 打造高水平教育网站,从业人员皆须专业素质第41-42页
    5.6 构建活力互动大平台,师生须携手从生活中来第42-43页
    5.7 科学掌握活用大数据,及时“精准”个性需求第43-44页
    5.8 善于发现利用新载体,力促多途径多类型高成效第44-46页
结语第46-47页
参考文献第47-50页
附录第50-54页
作者简介第54页

论文共54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农科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问题及对策研究--以安徽农业大学为例
下一篇:“微时代”大学生思想政治的“微教育”研究--以高校官方微信、微博公众平台为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