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工业技术论文--武器工业论文--一般性问题论文--测试技术及设施论文

车载经纬仪自主定位定向技术的研究

摘要第1-6页
Abstract第6-12页
第1章 绪论第12-22页
   ·车载经纬仪简介第12-15页
     ·光电经纬仪简介第12-13页
     ·车载经纬仪的组成第13-14页
     ·车载经纬仪国内外研究现状第14-15页
   ·自主定位定向技术简介第15-20页
     ·自主定位技术第16-17页
     ·自主定向技术第17-20页
   ·本文的研究目的与意义第20页
   ·论文的主要内容第20-22页
第2章 天文导航的基本原理第22-40页
   ·引言第22页
   ·垂线偏差第22-26页
     ·测站坐标系第22-24页
     ·垂线偏差的特点第24-26页
   ·载体姿态的描述第26-29页
     ·欧拉角法第26-28页
     ·方向余弦法第28页
     ·四元数法第28-29页
   ·PZS 导航公式第29-33页
     ·天球坐标系第29-31页
     ·导航公式的推导第31-33页
   ·天文定位的基本方法第33-37页
     ·东西星高度法第33-34页
     ·恒星中天法第34页
     ·恒星高度法第34-37页
   ·天文定向的基本方法第37-39页
     ·阴影法定向第37-38页
     ·等高法定向第38页
     ·时角法定向第38-39页
   ·本章小节第39-40页
第3章 弹道测量中定位定向误差分析第40-58页
   ·引言第40页
   ·光学弹道测量第40-45页
     ·无源交会测量原理第40-43页
     ·光测设备的坐标系第43-45页
   ·定位定向误差对测角误差的影响分析第45-47页
     ·定位误差对测角误差的影响第45-47页
     ·定向误差对测角误差的影响第47页
   ·定位定向误差对弹道测量的影响分析第47-57页
     ·定位误差对单站测量的影响第47-50页
     ·定向误差对单站测量的影响第50-51页
     ·定位误差对多站交会测量的影响第51-54页
     ·定向误差对多站交会测量的影响第54-57页
   ·本章小结第57-58页
第4章 车载经纬仪自主定位技术第58-88页
   ·引言第58页
   ·天顶内插法第58-67页
     ·PCM 算法第59-62页
     ·摄影公式第62-64页
     ·矢量定位第64-65页
     ·GAST 常数第65-67页
   ·车载经纬仪的自主定位第67-74页
     ·天顶内插法测量原理第67-69页
     ·天顶内插法的改进第69-71页
     ·天顶内插法测量步骤第71-72页
     ·经纬仪轴系误差修正第72-74页
   ·载车平台初始不水平度的修正第74-82页
     ·调平机构的静力学模型第74-76页
     ·初始不水平度的误差分析第76-78页
     ·初始不水平度的误差修正第78-80页
     ·九参数模型第80-82页
   ·天文坐标的计算第82-87页
     ·光学参数的校正第82-86页
     ·误差方程的解算第86-87页
   ·本章小节第87-88页
第5章 车载经纬仪局部星图识别算法第88-108页
   ·引言第88-89页
   ·星图的预处理第89-100页
     ·CL 多小波滤波第89-91页
     ·区域增长算法第91-92页
     ·亚像素定位第92-96页
     ·恒星亮度的计算第96-98页
     ·恒星角距的计算第98-100页
   ·基于虚拟主星的局部星图识别算法第100-107页
     ·导航星库的建立第102-103页
     ·虚拟主星位置计算第103-104页
     ·望远镜的测星角距的计算第104页
     ·基于虚拟主星的恒星识别第104-107页
   ·本章小节第107-108页
第6章 车载经纬仪自主定向技术第108-132页
   ·引言第108页
   ·天文真北的特点第108-110页
   ·时角法定向的误差分析第110-114页
     ·时间误差第111页
     ·站址误差第111-112页
     ·仿真分析第112-114页
   ·恒星平位置到视位置的转化第114-118页
     ·儒略世纪数第115页
     ·误差修正第115-118页
   ·恒星回扫法第118-129页
     ·载车平台稳定性分析第119-121页
     ·经纬仪姿态变化第121-124页
     ·测角误差实时修正第124-126页
     ·卡尔曼滤波算法第126-127页
     ·置数定向第127-129页
   ·实验分析第129-131页
   ·本章小结第131-132页
第7章 结论与展望第132-136页
   ·创新性工作第133页
   ·研究展望第133-136页
参考文献第136-140页
在学期间学术成果情况第140-142页
指导教师及作者简介第142-144页
致谢第144页

论文共144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廉价金属配合物的设计合成与发光性质研究
下一篇:小型动态星模拟器技术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