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经济论文--财政、金融论文--财政、国家财政论文--中国财政论文--财政收入、支出论文--财政支出论文

我国政府间转移支付优化研究

摘要第5-9页
abstract第9-14页
第一章 导论第20-29页
    第一节 研究背景、意义及价值第20-23页
        一、选题背景第20-22页
        二、现实意义第22-23页
        三、理论意义第23页
    第二节 研究结构:思路、框架与方法第23-26页
        一、研究思路与研究框架第23-25页
        二、研究方法第25-26页
    第三节 重点、难点及可能创新之处第26-29页
        一、重点与难点第26-27页
        二、可能的创新之处第27-28页
        三、不足之处第28-29页
第二章 政府间转移支付相关问题研究现状第29-44页
    第一节 政府间转移支付的基础:财政分权第29-33页
        一、财政分权与经济增长第29-30页
        二、财政分权与地方政府行为第30-33页
        三、财政分权对微观个体的影响第33页
    第二节 政府间转移支付的相关研究第33-40页
        一、均等化框架下的政府间转移支付相关研究第34-35页
        二、“粘蝇纸效应”框架下的政府间转移支付相关研究第35-39页
        三、我国政府间转移支付的优化路径第39-40页
    第三节 文献述评第40-44页
        一、有待探讨“权”的本质,区别“分权”与“分钱”第40-41页
        二、有待打开省以下财政体制这一“黑箱”第41-42页
        三、有待从更长的历史阶段研究我国的财政分权第42页
        四、不应忽视企业的异地分支机构问题第42页
        五、分权指标的构建应当考虑“全口径”第42-43页
        六、内生性问题的解决有待深入探讨第43-44页
第三章 我国省以下财政体制基本情况第44-65页
    第一节 我国省以下财政体制基本要素第44-48页
        一、省以下税收收入划分第44-48页
        二、省以下非税收入管理体制第48页
        三、省以下体制上解办法第48页
        四、省对下增加收入的激励约束机制第48页
    第二节 我国省以下财政体制基本情况第48-54页
        一、“彻底分税”型省以下财政体制第50-51页
        二、“混合分税”型省以下财政体制第51-53页
        三、“收费共享型”型省以下财政体制第53-54页
    第三节 我国省以下财政体制案例第54-61页
        一、“彻底分税”型财政体制案例:辽宁省第54-58页
        二、“混合分税”型财政体制案例:广东省第58-61页
    第四节 本章小结第61-65页
        一、省与省以下政府在税收收入上实现了“分税”第61-62页
        二、省以下财政体制可以提供丰富的“断点”第62-63页
        三、不应忽视体制上解因素第63-65页
第四章 最优转移支付规模与结构——一个简单框架第65-71页
    第一节 基本思路第65页
    第二节 私人部门的决策第65-66页
    第三节 地方政府的决策第66-67页
    第四节 中央政府的决策第67-69页
    第五节 基本推论第69-71页
第五章 我国转移支付的均等化效果第71-85页
    第一节 本章概述与研究背景第71-74页
        一、本章概述第71页
        二、研究背景第71-74页
    第二节 数据来源及研究方法第74-76页
    第三节 转移支付对县级财力的均等化作用第76-83页
    第四节 本章小结第83-85页
        一、我国的政府间转移支付起到了均等化作用第83页
        二、目前县域之间的不均等主要来自于省内第83页
        三、不均等的固化应当重视第83-85页
第六章 我国转移支付对基础设施建设的促进作用第85-96页
    第一节 本章概述及研究背景第85-88页
        一、本章概述第85-86页
        二、研究背景第86-88页
    第二节 转移支付资金与我国公路建设第88-93页
        一、指标选取及数据来源第88-89页
        二、实证分析结果第89-91页
        三、工具变量的选取及两阶段最小二乘法回归的结果第91-93页
    第三节 本章小结第93-96页
第七章 政府间转移支付的国际经验借鉴第96-106页
    第一节 美国政府间转移支付的借鉴意义第96-99页
        一、绝大多数转移支付资金指定用途第96-97页
        二、注重程序控制与公开透明第97-99页
    第二节 德国政府间转移支付的借鉴意义第99-101页
        一、注重均等化效果,横向转移支付制度成效显著第99-100页
        二、注重地方政府间协商第100页
        三、建立地方政府间冲突解决机制第100-101页
    第三节 澳大利亚政府间转移支付的借鉴意义第101-103页
        一、注重地方政府财力均等化第101-102页
        二 澳大利亚联邦拨款委员会发挥独立作用第102-103页
        三 政府间财政问题协商制度化第103页
    第四节 国外转移支付制度对我国的借鉴意义第103-106页
        一、转移支付支付模式多样第103-104页
        二、法制化程度高第104-105页
        三、注重财政转移支付资金的分配协商第105-106页
第八章 基本结论及政策建议第106-117页
    第一节 基本结论第106-109页
        一、分税制在我国省以下已经基本确立第106页
        二、财政支出的生产性等因素对转移支付的最优规模产生重要影响第106-107页
        三、我国目前的转移支付制度的均等化效果比较明显第107-108页
        四、转移支付资金显著促进公路里程增加第108-109页
    第二节 政策建议第109-114页
        一、制定高层级的转移支付法设定惩罚性条款强化约束第109-110页
        二、缩减转移支付具体细目、规范转移支付资金分配方式第110-111页
        三、构建符合我国国情的横向转移支付制度第111-114页
    第三节 不足之处及研究展望第114-117页
        一、区分“分权”与“分钱”有待突破第114-115页
        二、多层级框架下的财政分权与转移支付问题有待深入研究第115-116页
        三、转移支付的最终受益归宿有待深入研究第116-117页
附录第117-135页
参考文献第135-142页
在读期间科研成果第142-143页
后记第143-144页

论文共144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产业结构、城镇化对京津冀雾霾的空间效应研究
下一篇:俄罗斯资源型财政可持续发展问题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