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3-6页 |
ABSTRACT | 第6-8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2-20页 |
1.1 研究背景 | 第12-14页 |
1.2 研究内容 | 第14-15页 |
1.3 研究目的与研究意义 | 第15-17页 |
1.3.1 研究目的 | 第15-16页 |
1.3.2 研究意义 | 第16-17页 |
1.4 研究框架与研究方法 | 第17-20页 |
1.4.1 研究框架 | 第17-18页 |
1.4.2 研究方法 | 第18-20页 |
第二章 文献综述 | 第20-30页 |
2.1 内部控制研究现状 | 第20-22页 |
2.1.1 内部控制国外研究现状 | 第20-21页 |
2.1.2 内部控制国内研究现状 | 第21-22页 |
2.2 外部审计研究现状 | 第22-24页 |
2.2.1 外部审计国外研究现状 | 第22-23页 |
2.2.2 外部审计国内研究现状 | 第23-24页 |
2.3 社会信任研究现状 | 第24-26页 |
2.3.1 社会信任国外研究现状 | 第24-25页 |
2.3.2 社会信任国内研究现状 | 第25-26页 |
2.4 融资融券研究现状 | 第26-28页 |
2.5 研究现状评述 | 第28-30页 |
第三章 理论分析及研究假设 | 第30-35页 |
3.1 内部控制有效性与融券做空 | 第30-31页 |
3.2 内部控制有效性、外部审计与融券做空 | 第31-33页 |
3.3 内部控制有效性、社会信任与融券做空 | 第33-35页 |
第四章 研究设计 | 第35-40页 |
4.1 样本选择与数据来源 | 第35页 |
4.1.1 样本选择 | 第35页 |
4.1.2 数据来源 | 第35页 |
4.2 变量定义 | 第35-38页 |
4.2.1 因变量 | 第35-36页 |
4.2.2 自变量 | 第36页 |
4.2.3 调节变量 | 第36-37页 |
4.2.4 控制变量 | 第37-38页 |
4.3 模型建立 | 第38-40页 |
第五章 实证检验与结果分析 | 第40-52页 |
5.1 描述性统计 | 第40-41页 |
5.2 相关性分析 | 第41-43页 |
5.3 回归分析 | 第43-47页 |
5.3.1 假设一:内部控制有效性与融券做空 | 第43-44页 |
5.3.2 假设二:内部控制有效性、外部审计与融券做空 | 第44-45页 |
5.3.3 假设三:内部控制有效性、社会信任与融券做空 | 第45-47页 |
5.4 稳健性检验 | 第47-52页 |
5.4.1 替换上市公司被融券做空程度的代理变量 | 第47-48页 |
5.4.2 替换内部控制有效性的代理变量 | 第48-50页 |
5.4.3 两阶段最小二乘法 | 第50-52页 |
第六章 研究结论与展望 | 第52-56页 |
6.1 研究结论 | 第52-53页 |
6.2 研究贡献与建议 | 第53-54页 |
6.3 研究创新与不足 | 第54-55页 |
6.4 未来研究展望 | 第55-56页 |
参考文献 | 第56-60页 |
致谢 | 第60-6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