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医药、卫生论文--肿瘤学论文--一般性问题论文--肿瘤病理学、病因学论文

肿瘤发生及治疗过程中p53蛋白线粒体迁移及相关细胞凋亡途径的研究

提要第1-5页
中文摘要第5-8页
Abstract第8-14页
第一章 绪论第14-59页
   ·p53 的认知之路第14-25页
     ·p53 的发现第15-17页
     ·p53 是致癌基因吗?第17-20页
     ·p53 是肿瘤抑制因子第20-25页
   ·p53 信号网络概述第25-40页
     ·胁迫信号第27-29页
     ·上游调控因子第29-32页
     ·核心控制区第32-35页
     ·下游应答体系第35-38页
     ·细胞事件输出第38-40页
   ·p53 线粒体迁移及非转录依赖性凋亡调控功能研究进展第40-46页
     ·p53 非转录凋亡途径的作用机制第40-43页
     ·p53 非转录凋亡途径的调控机制第43-46页
   ·本文立题思想及研究内容第46-47页
 参考文献第47-59页
第二章 TPA 诱导型小鼠上皮细胞模型的建立及表征第59-86页
   ·背景及目的第59-60页
   ·实验仪器及材料第60-62页
   ·实验方法第62-68页
   ·实验结果第68-82页
     ·TPA 诱导 JB6 P+ 细胞 p53 蛋白累积第68页
     ·激活后的 p53 作为转录因子进一步调控下游蛋白的基因表达第68-70页
     ·激活后的部分 p53 蛋白向线粒体迅速迁移第70-72页
     ·TPA 诱导 JB6 P+ 细胞的线粒体功能紊乱第72-74页
     ·TPA 诱导 JB6 P+ 细胞凋亡第74-75页
     ·TPA 诱导的线粒体功能紊乱及细胞凋亡具有明显的 p53 依赖性第75-79页
     ·TPA 诱导的 JB6 P+细胞转变对 p53 没有明显的依赖性第79-82页
   ·讨论与小结第82-83页
   ·参考文献第83-86页
第三章 线粒体渗透性转换对 p53 蛋白线粒体迁移及相关细胞生理功能的影响第86-108页
   ·背景及目的第86-88页
   ·实验仪器与材料第88-90页
   ·实验方法第90-94页
   ·实验结果第94-104页
     ·利用 cyclosporine A 和 bongkrekic acid 阻断 JB6 P+ 细胞线粒体渗透性转换孔能够抑制 TPA 诱导的 p53 蛋白线粒体迁移第94-97页
     ·Cyclosporine A 阻断了 JB6 P+ 细胞 p53 蛋白线粒体迁移所导致的线粒体功能紊乱和细胞凋亡第97-101页
     ·Cyclosporine A 导致皮肤上皮组织线粒体 p53 蛋白水平的降低第101-104页
   ·讨论与小结第104-106页
   ·参考文献第106-108页
第四章 线粒体解偶联对 p53 蛋白线粒体迁移及相关细胞生理功能的影响第108-135页
   ·背景及目的第108-110页
   ·实验仪器与材料第110-112页
   ·实验方法第112-118页
   ·实验结果第118-129页
     ·线粒体解偶联抑制 TPA 诱导的 JB6 P+ 细胞 p53 蛋白线粒体迁移第118-121页
     ·线粒体解偶联阻断了 p53 蛋白线粒体迁移所导致的线粒体功能紊乱第121-124页
     ·线粒体解偶联削弱了 p53 蛋白线粒体迁移所导致的细胞凋亡效应第124-126页
     ·UCP2 基因沉默强化了 TPA 诱导的 JB6 P+ 细胞 p53 蛋白线粒体迁移第126-127页
     ·UCP2 基因沉默削弱了 TPA 诱导的 JB6 P+ 细胞在软性琼脂糖凝胶中形成细胞群落的能力第127-129页
   ·讨论与小结第129-132页
   ·参考文献第132-135页
第五章 淋巴瘤细胞中突变型 p53 蛋白线粒体迁移效应及其对线粒体功能和细胞凋亡的影响第135-160页
   ·背景及目的第135-137页
   ·实验仪器与材料第137-139页
   ·实验方法第139-142页
   ·实验结果第142-154页
     ·Doxorubicin 能够诱导野生型和突变型p53蛋白在淋巴瘤细胞中的浓度增高第142-144页
     ·Doxorubicin 能够诱导野生型和突变型 p53 蛋白的线粒体迁移第144-146页
     ·表达突变型 p53 蛋白的 DHL-4 细胞系同表达野生型 p53 蛋白的 DoHH2 细胞系相比,具有更强的抵抗第146-147页
     ·野生型 p53 蛋白的线粒体迁移导致淋巴瘤细胞线粒体电子传递链复合物 I和 II 的酶活性降低第147-148页
     ·引入外源突变 p53 基因后,Ramos 细胞获得了针对 doxorubicin 的化学抵抗能力第148-150页
     ·小分子药物 ellipticine 重新激活突变 p53 蛋白的凋亡调控能力第150-154页
   ·讨论与小结第154-157页
   ·参考文献第157-160页
作者简历第160-162页
致谢第162页

论文共162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高糖对内皮祖细胞功能的影响及相关机制的研究
下一篇:CLIC4和14-3-3蛋白在饥饿诱导神经胶质瘤自噬中的作用机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