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5-6页 |
abstract | 第6-7页 |
第1章 绪论 | 第10-19页 |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 第10-11页 |
1.1.1 研究背景 | 第10页 |
1.1.2 研究意义 | 第10-11页 |
1.2 文献综述 | 第11-16页 |
1.2.1 国外研究现状 | 第11-13页 |
1.2.2 国内研究现状 | 第13-15页 |
1.2.3 总体评价 | 第15-16页 |
1.3 研究的主要内容 | 第16页 |
1.4 研究思路和方法 | 第16-17页 |
1.4.1 研究思路 | 第16-17页 |
1.4.2 研究方法 | 第17页 |
1.5 创新点与不足 | 第17-19页 |
第2章 产业扶贫风险防范的相关概念与理论基础 | 第19-23页 |
2.1 相关概念 | 第19-20页 |
2.1.1 产业扶贫的相关概念 | 第19页 |
2.1.2 风险的相关概念 | 第19-20页 |
2.2 相关理论基础 | 第20-22页 |
2.2.1 交易费用理论 | 第20-21页 |
2.2.2 不完全契约理论 | 第21页 |
2.2.3 财政风险理论 | 第21-22页 |
2.2.4 利益共同体理论 | 第22页 |
2.3 本章小结 | 第22-23页 |
第3章 农村产业扶贫的现状及风险分析 | 第23-30页 |
3.1 我国农村产业扶贫现状 | 第23-27页 |
3.1.1 农村产业扶贫组织模式 | 第23-25页 |
3.1.2 农村产业扶贫利益联结机制 | 第25-27页 |
3.1.3 农村产业扶贫不同实践模式总结 | 第27页 |
3.2 农村产业扶贫风险分析 | 第27-29页 |
3.2.1 农村产业扶贫外部风险分析 | 第27-28页 |
3.2.2 农村产业扶贫内部风险分析 | 第28-29页 |
3.3 本章小结 | 第29-30页 |
第4章 济南市郑家村产业扶贫项目实践 | 第30-40页 |
4.1 郑家村“千亩药谷花田”产业扶贫项目的实施背景 | 第30-32页 |
4.1.1 济南市市中区的贫困分布与政策背景 | 第30页 |
4.1.2 郑家村贫困背景 | 第30-32页 |
4.1.3 郑家村产业扶贫项目背景 | 第32页 |
4.2 郑家村产业扶贫项目介绍 | 第32-36页 |
4.2.1 项目建设内容 | 第32-33页 |
4.2.2 项目投资概算 | 第33-34页 |
4.2.3 项目建设成效 | 第34-35页 |
4.2.4 项目组织模式 | 第35页 |
4.2.5 项目利益联结机制 | 第35-36页 |
4.3 郑家村产业扶贫的风险分析 | 第36-38页 |
4.3.1 郑家村产业扶贫的外部风险分析 | 第36-37页 |
4.3.2 郑家村产业扶贫的内部风险分析 | 第37-38页 |
4.4 经验借鉴与启示 | 第38-39页 |
4.5 本章小结 | 第39-40页 |
第5章 农村产业扶贫风险防范机制与措施 | 第40-49页 |
5.1 建立农村产业扶贫风险防范机制 | 第40-44页 |
5.1.1 建立农村产业扶贫内部风险防范机制 | 第40-42页 |
5.1.2 建立农村产业扶贫外部风险防范机制 | 第42-44页 |
5.2 农村产业扶贫的风险防范措施 | 第44-48页 |
5.2.1 农村产业扶贫风险的事前预防 | 第44-45页 |
5.2.2 农村产业扶贫风险的事中控制 | 第45-47页 |
5.2.3 农村产业扶贫风险的事后补救 | 第47-48页 |
5.3 本章小结 | 第48-49页 |
第6章 结论与展望 | 第49-51页 |
参考文献 | 第51-54页 |
致谢 | 第5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