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文化、科学、教育、体育论文--中等教育论文--各科教学法、教学参考书论文--政治论文

《政治生活》课教学中学生政治认同素养的培养研究

中文摘要第3-4页
abstract第4-5页
引言第9-18页
    (一) 研究背景及研究意义第9-11页
        1.研究背景第9-10页
        2.研究意义第10-11页
    (二) 研究综述第11-15页
        1.国外研究综述第11-13页
        2.国内研究综述第13-15页
    (三) 研究方法及研究思路第15-16页
        1.研究方法第15-16页
        2.研究思路框架第16页
    (四) 主要创新点及不足之处第16-18页
        1.主要创新点第16页
        2.不足之处第16-18页
一、政治认同素养的相关概述及培养的重要性第18-26页
    (一) 政治认同素养的相关概述第18-24页
        1.政治认同素养的相关内涵第18-19页
        2.政治认同素养的核心要素第19页
        3.政治认同素养的主要内容第19-22页
        4.政治认同素养的基本特征第22-24页
    (二) 《政治生活》课教学培养学生政治认同素养的重要性第24-26页
        1.有助于丰富学生政治认同素养的培育渠道第24页
        2.有助于学生政治认同素养的形成与政治情感的践行第24-25页
        3.有助于培养学生认识社会、适应社会的能力第25页
        4.有助于提高学生政治认同素养培养的教学效果第25-26页
二、《政治生活》课教学中学生政治认同素养培养存在的问题及成因分析第26-37页
    (一) 调查概述第26页
    (二) 调查问卷设计与样本选取第26页
    (三) 政治认同素养调查现状第26-31页
        1.高中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认同分析第26-27页
        2.高中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认同分析第27-28页
        3.高中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认同分析第28-29页
        4.高中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认同分析第29页
        5.高中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党制度认同分析第29-30页
        6.高中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认同分析第30-31页
    (四) 《政治生活》课教学中学生政治认同培养存在的问题第31-33页
        1.师生双方缺乏有效互动,教师对学情认识不足第31-32页
        2.教师的教学理念滞后,教学方式单一第32页
        3.教学目标落实不到位,缺乏必要的实践活动第32-33页
    (五) 影响《政治生活》课培养学生政治认同的原因分析第33-37页
        1.传统应试教育模式的影响第33-34页
        2.政治教师综合素养能力的影响第34-35页
        3.高中生身心发展特点的影响第35页
        4.西方文化渗透的影响第35-37页
三、《政治生活》课教学中学生政治认同素养的培养策略第37-44页
    (一) 优化培养原则第37-39页
        1.灌输与疏导相结合原则第37页
        2.认知与行动相结合原则第37-38页
        3.循序渐进原则第38-39页
    (二) 转变教学方式第39-41页
        1.比较分析,增强认同第39页
        2.积极引导,坚定认同第39-40页
        3.体验升华,实现认同第40-41页
    (三) 深入挖掘资源第41-42页
        1.积极开展各种有意义的政治实践活动第41页
        2.围绕政治认同课题开展各种形式的校园文化活动第41-42页
        3.加强学生对教材辅助文的有效利用第42页
    (四) 创新评价方式第42-44页
        1.重视形成性评价第42-43页
        2.坚持评价方法的多元化第43-44页
结语第44-45页
参考文献第45-48页
附录第48-50页
致谢第50页

论文共50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大面积微纳结构的制备及其光学特性
下一篇:基于培养学生“证据推理与模型认知”素养的高一化学教学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