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工业技术论文--无线电电子学、电信技术论文--光电子技术、激光技术论文--一般性问题论文--材料和工作物质论文

亚波长结构的制备及其对其他光电材料的调制作用

中文摘要第3-5页
Abstract第5-7页
第一章 绪论第12-29页
    1.1 微纳加工的主要方法及研究现状第13-21页
        1.1.1 光刻技术第14-15页
        1.1.2 电子束曝光第15页
        1.1.3 聚焦离子束第15-16页
        1.1.4 纳米压印第16-17页
        1.1.5 激光直写第17-19页
        1.1.6 薄膜技术第19页
        1.1.7 自组装加工第19-21页
    1.2 亚波长结构的电学性质第21-22页
        1.2.1 电学性质第22页
    1.3 亚波长结构的光学性质第22-24页
        1.3.1 超材料第22-23页
        1.3.2 超表面第23页
        1.3.3 光子晶体第23页
        1.3.4 表面等离激元第23-24页
    1.4 论文的主要研究内容第24-25页
    参考文献第25-29页
第二章 样品的制备、处理以及测试第29-57页
    2.1 实验前期准备第29页
    2.2 激光直写制备亚波长结构第29-39页
        2.2.1 激光制备亚波长结构的基本流程第32-33页
        2.2.2 高分辨激光直写的方法第33-36页
        2.2.3 激光直写制备微纳图形的原理第36-39页
    2.3 薄膜生长制备亚波长结构第39-42页
        2.3.1 磁控溅射第39-40页
        2.3.2 电子束蒸发沉积第40页
        2.3.3 化学气相沉积第40-41页
        2.3.4 分子束外延第41-42页
        2.3.5 脉冲激光沉积第42页
    2.4 自组装法制备亚波长结构第42-45页
        2.4.1 纳米球自组装的物理机制第44-45页
    2.5 主要表征手段第45-51页
        2.5.1 扫描电子显微镜第46-47页
        2.5.2 阴极射线致发光第47页
        2.5.3 透射电子显微镜第47-49页
        2.5.4 X射线能量分散谱第49页
        2.5.5 X射线光电子能谱第49-50页
        2.5.6 原子力显微镜第50页
        2.5.7 光致发光第50-51页
        2.5.8 电学测试第51页
    参考文献第51-57页
第三章 亚波长Si_3N_4/SiO_2周期性结构对黑磷发光特性的影响第57-72页
    3.1 引言第57-58页
    3.2 亚波长周期性结构对光的调制作用第58-62页
    3.3 黑磷的起源、制备及表征第62-65页
        3.3.1 黑磷的起源第62-63页
        3.3.2 黑磷的制备第63-64页
        3.3.3 黑磷性质的表征第64-65页
    3.4 亚波长SI_3N_4/SIO_2周期性结构的制备及其对黑磷发光的影响第65-68页
    3.5 本章小结第68-69页
    参考文献第69-72页
第四章 周期性亚波长硅纳米柱对掺铒氧化镓发光特性影响第72-91页
    4.1 引言第72-73页
    4.2 周期性亚波长硅纳米柱对掺铒氧化镓发光特性影响第73-77页
    4.3 自组装技术制备周期性硅纳米柱第77-80页
    4.4 掺铒氧化镓的制备以及其光学特性的表征第80-85页
        4.4.1 掺铒氧化镓的制备及测试第81页
        4.4.2 掺铒氧化镓结构与性质的表征第81-85页
    4.5 周期性亚波长硅纳米柱对掺铒氧化镓发光特性影响第85-86页
    4.6 本章小结第86-87页
    参考文献第87-91页
第五章 亚波长结构对表面等离激元共振的影响第91-115页
    5.1 引言第91-92页
    5.2 纳米图形的制备第92-106页
        5.2.1 利用相变材料制备亚波长结构的机理第93-96页
        5.2.2 利用相变材料GSBT制备亚波长结构第96-103页
        5.2.3 利用相变材料GST制备亚波长结构第103-106页
    5.3 量子点材料发光材料第106-108页
    5.4 AU亚波长结构对表面等离激元共振的影响第108-110页
        5.4.1 表面等离激元共振的机理第108-109页
        5.4.2 表面等离激元结构及其对InGaAs量子点光致发光的影响第109-110页
    5.5 本章小结第110-111页
    参考文献第111-115页
第六章 亚十纳米结构电学特性研究第115-134页
    6.1 引言第115-116页
    6.2 亚十纳米结构的制备第116-127页
        6.2.1 金属钛制备纳米结构的机理第116-119页
        6.2.2 超衍射纳米图形的制备及表征第119-127页
    6.3 亚十纳米结构的电学性质第127-130页
        6.3.1 狭缝电极的制备第128-129页
        6.3.2 狭缝电极的电学特性第129-130页
    6.4 本章小结第130-131页
    参考文献第131-134页
总结与展望第134-136页
    论文总结第134-135页
    展望第135-136页
在学期间研究成果第136-137页
致谢第137页

论文共137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美术史背景下敦煌西夏石窟绘画研究
下一篇:基于深度学习的药物重定位方法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