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工业技术论文--电工技术论文--独立电源技术(直接发电)论文--蓄电池论文

基于金属有机框架化合物制备锂/钾离子电池负极材料与电化学性能研究

摘要第5-7页
Abstract第7-8页
第一章 绪论第11-47页
    1.1 引言第11-12页
    1.2 锂/钾离子电池负极材料研究概述第12-23页
        1.2.1 锂离子电池负极材料研究进展与挑战第12-15页
        1.2.2 钾离子电池负极材料的研究进展与挑战第15-23页
    1.3 MOFs基材料用于锂/钾离子电池的研究现状第23-33页
        1.3.1 MOFs基金属氧化物和磷化物用于锂离子电池负极研究第23-28页
        1.3.2 MOFs基材料用于钾离子电池负极研究第28-33页
    1.4 本论文的选题背景与研究内容第33-37页
        1.4.1 选题背景第33-34页
        1.4.2 研究内容第34-37页
    参考文献第37-47页
第二章 基于多酸金属有机框架制备MoO_2@C多孔纳米八面体用于可逆锂存储第47-67页
    2.1 引言第47-49页
    2.2 实验部分第49-51页
        2.2.1 试剂与材料第49-50页
        2.2.2 材料制备方法第50页
        2.2.3 样品表征第50页
        2.2.4 电化学性能测试第50-51页
    2.3 结果与讨论第51-59页
        2.3.1 多孔MoO_2@C八面体复合材料制备及其表征第51-56页
        2.3.2 多孔MoO_2@C纳米八面体在锂半电池中的电化学性能第56-59页
    2.4 结论第59-61页
    参考文献第61-67页
第三章 基于金属有机框架化合物制备磷化钴电极材料及其锂离子电池应用第67-85页
    3.1 引言第67-68页
    3.2 实验部分第68-69页
        3.2.1 试剂与材料第68页
        3.2.2 实验方法第68-69页
        3.2.3 样品表征第69页
        3.2.4 电化学性能测试第69页
    3.3 结果与讨论第69-78页
        3.3.1 合成CoxP-NC-800多面体及其表征第69-73页
        3.3.2 CoxP-NC-T电极材料在锂半电池中的性能第73-78页
    3.4 结论第78-81页
    参考文献第81-85页
第四章 基于金属有机框架化合物制备氮氧共掺杂的介孔碳材料及其钾离子电池负极应用研究第85-105页
    4.1 引言第85-86页
    4.2 实验部分第86-88页
        4.2.1 试剂与材料第86页
        4.2.2 实验方法第86-87页
        4.2.3 样品表征第87页
        4.2.4 电化学性能测试第87-88页
        4.2.5 第一性原理计算方法第88页
    4.3 结果与讨论第88-98页
        4.3.1 MCOs电极材料制备及其表征第88-92页
        4.3.2 MCOs电极材料的钾半电池性能测试第92-95页
        4.3.3 MCOs电极材料储钾机制探究第95-98页
    4.4 结论第98-101页
    参考文献第101-105页
第五章 总结和展望第105-107页
在读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与取得的其他研究成果第107-109页
致谢第109页

论文共109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基于卷积神经网络的图像识别方法研究与应用
下一篇:基于水-能源-粮食关联性的粮食安全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