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2-3页 |
Abstract | 第3-4页 |
1 绪论 | 第8-30页 |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 第8-10页 |
1.1.1 研究背景 | 第8-9页 |
1.1.2 研究目的 | 第9页 |
1.1.3 研究意义 | 第9-10页 |
1.2 研究现状 | 第10-30页 |
1.2.1 国外数据新闻研究现状 | 第11-18页 |
1.2.2 国内数据新闻研究现状 | 第18-24页 |
1.2.3 国外财经新闻研究现状 | 第24-25页 |
1.2.4 国内财经新闻研究现状 | 第25-30页 |
2 研究理论与研究设计 | 第30-37页 |
2.1 相关概念辨析 | 第30-32页 |
2.1.1 数据新闻框架与媒介现实 | 第30页 |
2.1.2 数据新闻框架与“框架”理论 | 第30-31页 |
2.1.3 图表式新闻与数据新闻图表 | 第31-32页 |
2.2 研究设计 | 第32-37页 |
2.2.1 研究问题与方法 | 第33页 |
2.2.2 样本选择与类目建构 | 第33-37页 |
3 财新网“数字说”与FT中文网数据新闻对比 | 第37-61页 |
3.1 生产环节现状 | 第37-43页 |
3.1.1 数据新闻基本信息的描述性统计 | 第37-41页 |
3.1.2 数据新闻生产团队情况 | 第41页 |
3.1.3 数据新闻来源统计与分析 | 第41-43页 |
3.2 内容呈现环节现状 | 第43-51页 |
3.2.1 数据新闻选题分布情况 | 第43-47页 |
3.2.2 数据新闻内容特点比较 | 第47-51页 |
3.3 可视化表现环节现状 | 第51-59页 |
3.3.1 可视化呈现的宏观表征比较 | 第51-53页 |
3.3.2 可视化呈现的微观表征比较 | 第53-59页 |
3.4 财新网“数字说”与FT中文网数据新闻对比综述 | 第59-61页 |
3.4.1 生产环节的异同 | 第59-60页 |
3.4.2 内容表现环节的异同 | 第60页 |
3.4.3 可视化呈现环节的异同 | 第60-61页 |
4 我国财经类数据新闻现存问题与成因 | 第61-69页 |
4.1 财经类数据新闻现存问题 | 第61-64页 |
4.1.1 数据完善度和数据收集自主性较低 | 第61-62页 |
4.1.2 与专业数据挖掘团队的合作较弱 | 第62页 |
4.1.3 对文化领域和国际新闻的关注度不够 | 第62页 |
4.1.4 数据表现较为单一 | 第62-63页 |
4.1.5 缺少与社会化媒体的融合 | 第63-64页 |
4.2 财经类数据新闻现存问题的成因 | 第64-69页 |
4.2.1 新闻生产团队的因素 | 第64-65页 |
4.2.2 数据新闻内容方面的因素 | 第65-67页 |
4.2.3 媒体特性的因素 | 第67-68页 |
4.2.4 阅读受众的因素 | 第68-69页 |
5 对我国财经类数据新闻发展的启示 | 第69-73页 |
5.1 整合数据资源以充分挖掘数据的新闻价值 | 第69-70页 |
5.1.1 尝试“数据”众筹 | 第69页 |
5.1.2 创新数据新闻外包链模式 | 第69-70页 |
5.1.3 逐步建成小型数据库网络 | 第70页 |
5.2 注重财经数据分析专业化和细致化 | 第70-71页 |
5.2.1 注重新闻数据的广泛搜集和深入考察 | 第70-71页 |
5.2.2 提高数据分析专业化 | 第71页 |
5.3 融合新闻可视化与新闻叙事 | 第71-72页 |
5.3.1 多维度新闻叙事 | 第71页 |
5.3.2 加强数据之间的逻辑关联 | 第71-72页 |
5.4 增强数据信息交互性 | 第72-73页 |
5.4.1 注重融合媒介终端特性 | 第72页 |
5.4.2 提高新闻生产者审美和设计水平 | 第72-73页 |
结论 | 第73-74页 |
参考文献 | 第74-76页 |
附录A 数据新闻报道分析编码表 | 第76-78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学术论文情况 | 第78-79页 |
致谢 | 第79-81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