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5-8页 |
abstract | 第8-10页 |
第一章 文献综述 | 第15-28页 |
1.1 嫁接在园艺作物生产中的应用 | 第15页 |
1.2 嫁接植物砧穗间相互作用的研究进展 | 第15-17页 |
1.2.1 嫁接亲和性 | 第15-16页 |
1.2.2 嫁接对接穗生理特性的影响 | 第16-17页 |
1.3 嫁接植物砧穗间相互作用的分子机制 | 第17-18页 |
1.3.1 嫁接植物砧穗间相关调控基因的研究 | 第17-18页 |
1.3.2 嫁接植物砧穗间相关miRNA的研究 | 第18页 |
1.4 植物成花机理研究进展 | 第18-26页 |
1.4.1 非激素途径 | 第19-22页 |
1.4.2 激素途径 | 第22-23页 |
1.4.3 长链非编码RNA在植物成花调控中的作用 | 第23页 |
1.4.4 果树成花机理研究进展 | 第23-25页 |
1.4.5 MADS-box家族基因调控植物成花的研究 | 第25-26页 |
1.5 本研究的目的与意义 | 第26-28页 |
第二章 苹果砧穗间差异表达mRNA的筛选及鉴定 | 第28-49页 |
2.1 材料 | 第28-29页 |
2.1.1 植物材料 | 第28页 |
2.1.2 主要仪器和试剂 | 第28-29页 |
2.2 方法 | 第29-33页 |
2.2.1 样品采集 | 第29-30页 |
2.2.2 总RNA的提取、反转录及测定 | 第30-31页 |
2.2.3 RNA-Seq文库构建和测序 | 第31页 |
2.2.4 测序数据分析 | 第31-32页 |
2.2.5 基因功能注释和分类 | 第32页 |
2.2.6 苹果全基因组Aux/IAA家族基因鉴定及分析 | 第32页 |
2.2.7 引物设计及PCR反应 | 第32-33页 |
2.3 结果 | 第33-47页 |
2.3.1 转录组测序数据质量评估 | 第33页 |
2.3.2 两个组织测得基因的注释及差异基因分析 | 第33-34页 |
2.3.3 差异基因的GO注释 | 第34-35页 |
2.3.4 差异基因的KEGG注释 | 第35-36页 |
2.3.5 嫁接口上下韧皮部中光合信号相关基因的表达模式 | 第36-37页 |
2.3.6 激素信号相关基因在嫁接口韧皮部的表达分析 | 第37-38页 |
2.3.7 苹果全基因组Aux/IAA家族成员鉴定及表达模式分析 | 第38-45页 |
2.3.8 嫁接口上下韧皮部中转录因子差异表达模式分析 | 第45-46页 |
2.3.9 候选基因的qRT-PCR分析 | 第46-47页 |
2.4 讨论 | 第47-49页 |
第三章 苹果砧穗间差异表达miRNA的鉴定及筛选 | 第49-68页 |
3.1 材料 | 第49页 |
3.1.1 植物材料 | 第49页 |
3.1.2 主要试剂和仪器 | 第49页 |
3.2 方法 | 第49-54页 |
3.2.1 长中短果枝比例与成花率测定 | 第49-50页 |
3.2.2 三种苹果材料的样品采集 | 第50-51页 |
3.2.3 总RNA的提取、反转录及测定 | 第51页 |
3.2.4 小RNA组文库的构建和测序 | 第51页 |
3.2.5 测序数据处理及信息分析 | 第51-52页 |
3.2.6 差异表达miRNA及其靶基因实时荧光定量PCR测定 | 第52-54页 |
3.3 结果 | 第54-65页 |
3.3.1 三种材料的成花率和枝类组成差异比较 | 第54页 |
3.3.2 miRNA序列数据分析 | 第54-55页 |
3.3.3 已知miRNAs鉴定及其表达模式分析 | 第55-58页 |
3.3.4 NovelmiRNAs鉴定及其表达模式分析 | 第58-59页 |
3.3.5 已知miRNAs和novelmiRNAs靶基因鉴定及功能注释 | 第59-64页 |
3.3.6 成花相关miRNA及其靶基因qRT-PCR定量验证 | 第64-65页 |
3.4 讨论 | 第65-68页 |
3.4.1 嫁接响应的成花诱导相关miRNAs功能分析 | 第65-66页 |
3.4.2 成花诱导miRNAs-mRNAs的调控网络 | 第66-68页 |
第四章 苹果砧穗间差异表达长链非编码RNA的鉴定及筛选 | 第68-87页 |
4.1 材料 | 第68-69页 |
4.1.1 植物材料 | 第68页 |
4.1.2 主要试剂和仪器 | 第68-69页 |
4.2 方法 | 第69-72页 |
4.2.1 样品的采集 | 第69页 |
4.2.2 总RNA的提取、反转录及测定 | 第69-70页 |
4.2.3 RNA-Seq文库构建和测序 | 第70页 |
4.2.4 测序数据处理、信息分析及lncRNAs的鉴定 | 第70-71页 |
4.2.5 lncRNAs分类、转录本长度和内含子特性分析 | 第71页 |
4.2.6 差异表达lncRNAs分析 | 第71页 |
4.2.7 lncRNAs靶基因预测 | 第71页 |
4.2.8 lncRNAs及其靶基因qRT-PCR验证 | 第71-72页 |
4.3 结果 | 第72-84页 |
4.3.1 RNA-Seq数据质量分析及lncRNA的鉴定 | 第72-73页 |
4.3.2 不同组织中lncRNAs的特性分析 | 第73-75页 |
4.3.3 lncRNAs及其靶基因的表达模式分析 | 第75-77页 |
4.3.4 组织特异性lncRNAs表达模式分析 | 第77-78页 |
4.3.5 组织特异性lncRNAs靶基因的功能注释 | 第78-80页 |
4.3.6 砧穗间差异表达的lncRNA及其靶基因的鉴定 | 第80-82页 |
4.3.7 lncRNA及靶基因qRT-PCR验证分析 | 第82-84页 |
4.4 讨论 | 第84-87页 |
4.4.1 苹果不同组织中lncRNAs的鉴定及特性 | 第84-85页 |
4.4.2 苹果lncRNAs的功能探究 | 第85页 |
4.4.3 miRNA-mRNA-lncRNA参与形成苹果砧穗间成花调控网络 | 第85-87页 |
第五章 ‘长富2号’苹果MADS类转录因子AGL24功能分析 | 第87-117页 |
5.1 材料 | 第87-89页 |
5.1.1 植物材料 | 第87-88页 |
5.1.2 质粒载体 | 第88-89页 |
5.1.3 菌株 | 第89页 |
5.1.4 主要试剂与试剂盒 | 第89页 |
5.1.5 主要培养基及溶液配制 | 第89页 |
5.2 方法 | 第89-93页 |
5.2.1 基因克隆 | 第89-90页 |
5.2.2 基因序列分析 | 第90页 |
5.2.3 亚细胞定位 | 第90页 |
5.2.4 实时荧光定量PCR | 第90页 |
5.2.5 启动子活性分析 | 第90-91页 |
5.2.6 酵母双杂交筛选互作蛋白 | 第91页 |
5.2.7 双分子荧光互补(BIFC)试验 | 第91-92页 |
5.2.8 酵母单杂交筛选调控蛋白 | 第92页 |
5.2.9 双荧光素酶报告系统验证 | 第92页 |
5.2.10 番茄遗传转化 | 第92-93页 |
5.3 结果 | 第93-113页 |
5.3.1 MdAGL24基因克隆及序列分析 | 第93-96页 |
5.3.2 亚细胞定位证实MdAGL24定位于细胞核 | 第96页 |
5.3.3 MdAGL24表达模式分析 | 第96-97页 |
5.3.4 MdAGL24启动子活性分析 | 第97-99页 |
5.3.5 MdAGL24酵母双杂交诱饵载体构建与转化 | 第99-100页 |
5.3.6 酵母双杂交筛选MdAGL24的互作蛋白 | 第100-104页 |
5.3.7 BIFC验证MdAGL24互作蛋白 | 第104-105页 |
5.3.8 MdAGL24启动子酵母单杂交诱饵载体构建与转化 | 第105-107页 |
5.3.9 酵母单杂交筛选调控MdAGL24的蛋白 | 第107-108页 |
5.3.10 双荧光素酶报告系统验证调控MdAGL24蛋白 | 第108页 |
5.3.11 MdHY5序列分析 | 第108-111页 |
5.3.12 过量表达MdAGL24诱导番茄早花 | 第111-113页 |
5.4 讨论 | 第113-117页 |
5.4.1 苹果MADS类转录因子是苹果花发育关键调控因子 | 第113-115页 |
5.4.2 苹果MADS类转录因子同源或异源互作是其行使功能的基础 | 第115页 |
5.4.3 苹果HY5响应光信号诱导调控下游信号途径分子机制 | 第115页 |
5.4.4 MdAGL24介导的苹果成花调控模型 | 第115-117页 |
第六章 结论和创新点 | 第117-118页 |
6.1 结论 | 第117页 |
6.2 创新点 | 第117-118页 |
参考文献 | 第118-131页 |
附录 | 第131-141页 |
致谢 | 第141-143页 |
作者简介 | 第143-14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