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摘要 | 第4-6页 |
abstract | 第6-8页 |
选题的依据和意义 | 第11-12页 |
国内外文献资料综述 | 第12-14页 |
1 绪论 | 第14-19页 |
1.1 三峡库区及香溪河流域生态环境概况 | 第14-16页 |
1.2 三峡库区消落带植物群落研究现状 | 第16-17页 |
1.3 植被生态修复方法研究 | 第17页 |
1.4 香溪河内源磷控制示范工程 | 第17-18页 |
1.5 技术路线 | 第18-19页 |
2 三峡库区香溪河库湾、库岸生态环境特征 | 第19-26页 |
2.1 前言 | 第19页 |
2.2 材料与方法 | 第19-21页 |
2.3 香溪河库湾气候特征 | 第21-22页 |
2.4 香溪河库湾水文特征 | 第22-23页 |
2.5 香溪河消落带植被群落特征 | 第23-24页 |
2.6 香溪河库湾沉积物与消落带土壤的理化特征 | 第24-25页 |
2.7 小结 | 第25-26页 |
3.香溪河库岸氮、磷营养盐时空分布特征和磷释放风险评价 | 第26-42页 |
3.1 前言 | 第26页 |
3.2 材料与方法 | 第26-27页 |
3.3 香溪河库岸氮、磷营养盐的时空分布特征 | 第27-39页 |
3.4 香溪河沉积物氮、磷污染水平分析 | 第39-41页 |
3.5 小结 | 第41-42页 |
4.香溪河库湾沉积物和库岸土壤中磷赋存形态分布特征 | 第42-49页 |
4.1 前言 | 第42页 |
4.2 材料与方法 | 第42页 |
4.3 消落带及上缘土壤、沉积物的磷赋存形态含量及分布特征 | 第42-47页 |
4.4 不同淹水时间下的消落带土壤磷形态释放特征 | 第47-48页 |
4.5 小结 | 第48-49页 |
5.典型植物对土壤氮、磷的吸收能力比较研究 | 第49-54页 |
5.1 前言 | 第49页 |
5.2 材料与方法 | 第49-50页 |
5.3 植物生物量前后对比及氮、磷消减率分析 | 第50-53页 |
5.4 小结 | 第53-54页 |
6.香溪河库湾内源磷释放控制研究、集成示范及效果评价 | 第54-64页 |
6.1 前言 | 第54页 |
6.2 示范工程植物搭配方法 | 第54-57页 |
6.3 示范工程建设技术 | 第57-62页 |
6.4 效果评价 | 第62-64页 |
7.结论与展望 | 第64-66页 |
7.1 结论 | 第64-65页 |
7.2 展望 | 第65-66页 |
参考文献 | 第66-79页 |
附录: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部分学术论著 | 第79-80页 |
致谢 | 第80页 |